秀才、袍哥、辛亥年(4)

说了许多闲话,但这,就是那个充满了矛盾的辛亥年的背景。

我们知道,辛亥年的第一声枪响,迸发于武昌,然而其导火索却要遥远得多,那就是川汉铁路的主权之争。

川汉铁路源起于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的建议。

那是一个国内各省都准备大建铁路,以便从洋鬼子手里争权利保主权的时代。

锡良总督也怀着这样一个良好的愿望,打算在四川与湖北之间自建铁路。其动机是“所谓自办者,即不招外股,不借外债之谓也”,其目的则是“以辟利源而保主权”。锡良打算修建从成都起,经内江、重庆、万县、奉节、秭归、宜昌,至汉口的铁路,全长预计三千里,初步预算耗资将达白银五千万两之多。

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巨款,单靠政府显然是难以筹措的。

于是锡良总督不得不另打主意——他的办法就是,发动群众,分股募资。在他的推动下,1904年官督商办的川汉铁路总公司成立,并以政府信用为担保,面向国内各界筹资。

川汉铁路建设资金的筹集,主要依靠两条途径。

一方面,朝廷投入部分启动资金,并作为国有资产参股。

另一方面,则为民间筹资:官绅商民自愿认购一部分股票;然后公司用已筹得的资金办实业牟利,以获得的利润参股;但最大的一部分,则靠在四川以租谷附征和征取货物厘金的方式筹集。这是一种带强制性的集资方式,全川无论是佃农、自耕农还是小债主,凡岁入十石以上的,均须按百分之三抽取租股——以1911年的清算结果来看,总共募集的资金近一千二百万两白银,其中租股竟占了四分之三以上。

由此一来,当时全川七千万人民,大都与川汉铁路建立了最直接的、同时也是最现实的利益关系。所以当最后几个并无力量的举人秀才振臂一呼时,居然全川响动,天下崩溃,锡良总督是“功”不可没的。

在这里,命运和一心想干点实事的锡良总督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个以巩固帝国统治为初衷的提议,最终却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这是因为,到1911年5月9日,天下形势忽然发生了变化。

清政府在洋鬼子的强大压力下,罔顾各省已将铁路股权出售给国民的事实,贸然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打算夺取川汉等铁路干线的主权,改而出售给洋人。

朝廷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立刻激怒了全川的臣民,尤其让四川人生气的是,朝廷居然还大搞地域歧视,虽然一度允还铁路股本,但“优于湘粤,独薄于四川”。湖南在朝中广有人脉,广东则是全国的财税大省,朝廷不能不略作让步。四川人什么都不占,要不想当这个冤大头,便只好靠闹腾了。

正所谓君不君,则臣不臣。

于是6月17日,以进士蒲殿俊、举人罗纶、秀才张澜等为首的“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成立。

蒲进士等人的打算,原亦不过保利权,争主权,把洋鬼子挡在川外,把旧银子收回袋中而已。但最后事态的发展,蒲殿俊,字伯英,四川广安人,光绪年间进士,后留日。清末任四川咨议局议长,为保路运动领袖人物之一。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些秀才举人进士们大概也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个不小心,竟然推翻了整个王朝。

就这样,蝴蝶的翅膀轻轻划动空气,却酝酿起一场足以摧毁旧帝国的飓风。

当时代理四川总督的,是原布政使王人文。王大人了解基层情况,故而很好说话。他答应向朝廷申诉,但旋即两遭严旨斥责,最后还被撤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