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民国]弘一法师(3)

【舍利子】

是佛之大弟子,舍利此云百舌鸟,其母辩才聪利,以此鸟为名。舍利子又依母为名,故名舍利子。以上皆依法华?赞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即前云五蕴皆空之真理,以五蕴与空对观,显明空义。

能知色不异空,无声色货利可贪,无五欲尘劳可恋。即出凡夫境界。能知空不异色,不入二乘涅槃,而化度众生。即出二乘境界。如是乃菩萨之行也。

故应于不异与即是二义详研,不得仅观空之一边,乃善学般若者也。

不异——粗浅色与空互较不异。仍是二事。

即是——深密色与空相即。空依色、色依空、非空外色、非色外空。乃是一事。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受想行识。

? └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

依上所云不异即是二者观之。五蕴乃根本空,彻底空。

┌断灭空───────┐

├偏空 │

—非

├离有之空 │

又由此应知前云之空┼与有对立之空────┘

├即有即空──────┐

├不空而空之空 ├是

└离空有二边之空───┘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诸法”,前言五蕴,此言诸法,无有异也。

“空相”,此相字宜注意,上段说诸法空性,此处说诸法空相。所谓空者,非是但空,是诸法之有上所显之空,是离空有二边之空。最宜注意。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萨依般若之妙用,既世间诸法,由凡夫观之。

┌出生┬体 照见五蕴皆空,则无生灭诸相。故云不生等也。

├消灭┘

有 ├垢染┬相生灭等相←起分别心←执著我见←五蕴不空。

(五蕴不空) ├清净┘

├增加┬用五蕴空→不执著我见→不起分别心→诸法空相,

└减少┘不生不灭等。

由此可知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众生即佛,而不厌离生死,不畏烦恼,舍弃众生。乃能证不生等境界。如此乃是菩萨,乃是般若,乃是自在。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以下广说五蕴皆空之义分为三段:

(一)空凡夫法:经文“是故空中无色”至“无意识界”。

(二)空二乘法:经文“无无明”至“无苦集灭道”。

(三)空大乘法:经文“无智亦?得以无所得故”。

┌五蕴,如上所明,为迷心重者说五蕴。

│      ┌眼处   ┌眼界

│      ├耳处   ├耳界

│      ├鼻处│ ├鼻界

│      ├舌处│六根界  ├舌界

├十二处,(六根六尘名   ├身处│   ├身界

│十二处)亦云十二入。  ├意处│   └意界

│入者根尘互相涉入之义, │ │   ┌色界

│为迷色重者说十二处。   ┼色处│   ├声界

│      ├声处│  ├香界

│ ?    ├香处│ ├味界

│      ├味处│   ├触界

│      ├触处│   └法界

│      └法处│   ┌眼识界

└十八界,界者区分为义。十八  ─┤    ├耳识界

种作用不同故。为色心俱迷     │ ├鼻识界

者说十八界。    ├舌识界

├身识界

└意识界

虽分三科,皆总括一切法而说。因学者根器不同,而开合有异耳。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蕴处界三科经文─┼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此乃空二乘法,上四句约缘觉言,下一句约声闻言。

缘觉者,常观十二因缘而悟道。

声闻者,(闻佛声教)观四谛而悟道。

┌无明───┐

├行────┴过去所作之因

├识────┐

├名色  │

├六入  ├现在所受之果

十二因缘├?  │

├受────┘

├爱────┐

├取  ├现在所作之因

├有────┘

├生────┬未来所受之果

└老死───┘

此十二因缘,乃说人生之生死苦果之起源及次序。借流转还灭二门以显示世间及出世间法。流转者,无明乃至老死之世间法。还灭者,无明尽乃至老死尽之出世间法。

若行般若者,世间法空。故经云:“无无明,乃至无老死。”出世间法亦空。故经云:“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

┌苦谛:生死报——世间苦果┐

├集谛:烦恼业——世间苦因┘

四谛(谛者真)—

├灭谛:涅槃果——出世间乐果┐

└道谛:菩提道——出世间乐因┘

亦分二门,前二流转,后二还灭。若行般若者,世间及出世间法皆空。故经云:“无苦集灭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