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国政治人物分分合合的“革命家”(3)

1904年,《訄书》修订本在日本问世,其全新的内容和观点让人耳目一新,问世不久就因为脱销而再版。这本书代表了章太炎经学史学化的古文经学思想的确立。章太炎与康有为在政治主张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高潮时期也随之到来。在这本书中,章太炎通过《订孔》、《清儒》等篇解构了晚清今文家的“六经皆孔子而作”的观点,并且认为“六艺”非儒家所独擅长,将孔学与儒学、经学与儒学区分开,反对康有为认为的“以孔统儒,以儒统经,经儒合一”的主张;而且,他将孔子与左丘明联系起来,认为《春秋》是史书,应该通过《左传》去了解孔子的《春秋》,将孔子定义为“良史”。自此,章太炎终于摆脱了康有为的影响,举起了经学史学化的大旗。

1906至1907年,章太炎被推为《民报》主编后,与梁启超所在的《新民丛报》大打笔仗,使《民报》名气陡增,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也远播海内外。比及《时务报》,这一时期章太炎的政论文更加老辣稳重,他条分缕析,笔锋横扫一切,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1913年,在读到康有为等倡导定孔教为国教的言论时,章太炎撰写了《驳建立孔教议》。其后,康有为、张勋两位文、武圣人共同导演的一出复辟闹剧为孔教画上了终止符号,也为章、康二人的论争画上了句号。

在民国政坛上,与章太炎理想最为接近的当数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

章太炎与孙中山相识是在1899年第一次流亡日本期间。那次见面,章太炎被孙中山“当今中国不流血就不能推翻满清王朝”的议论深深打动,连连叫好,称其“卓识”。

1901年,章太炎割辫明志后,随即著文《剪辫发说》,并将其寄给孙中山。文章很快就发表在了《中国旬报》上,这是孙中山对章太炎行为的无声肯定。

1902年,章太炎第二次东渡日本,再次见到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已成气候,日本的大部分留学生开始投入革命党的怀抱。孙中山利用会党内部的结盟仪式,邀请兴中会同志一百多人,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与章太炎正式定交。这一天,章太炎连喝了七十多杯,竟然没有醉态。居日期间,两人经常接触与交流,在讨论中,章太炎接受了孙中山“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主张。

三个月后,章太炎回到了国内,先是对自己的理论和思想进行了一番清理,修订了《訄书》,紧接着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参加中国教育会,与其共同创建爱国学社。教学之余,两人经常带领学生到张园演说,公开宣传革命;还一同在《苏报》上撰文,鼓吹排满。《驳康有为论革命论》、《〈革命军〉序》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在这里他还和邹容、章士钊结为了异姓兄弟。正当章太炎在革命浪潮中充分施展其才学的时候,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发生了,这是清朝末年最大的一起文字狱案。1903年6月30日,章太炎被捕,从此开始了三年的牢狱生涯,曾静、戴震等人的故事在他身上重演。

“《苏报》案”发前,蔡元培、章士钊、吴稚晖等人闻听风声,相继逃往外地。但章太炎照常去报社上班,邹容劝他暂时躲避风头,他只是笑笑,说:“小事扰扰。”当友人气喘吁吁跑来告诉他,巡捕马上要来了,请赶紧离开,章太炎还一边摇头一边说:“革命必流血,吾之被清政府查拿,今为第七次矣。”恰在此时,几个凶狠的巡捕叫嚣着冲了进来,一个小头领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拘票,高声念着章太炎、蔡元培、吴稚晖等人的名字。不等小头领念完,章太炎忽地起身,向前逼近一步,指着自己的鼻子,高声说:“其他人都不在,要拿章太炎,就是我!”其风范直追“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