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选举区制度有利于政权轮替(1)

日本众议院现行的选举制度也是导致此次自民党惨败和民主党大胜的一大原因。为便于说明,特将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单独列为一节。

小选举区选举容易使结果大起大落

日本众议院定员为480人,实行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立制的选举方式。其中,小选举区定员300人,即按人口将全国划分成300个小选举区,每个选举区产生一名议员;比例代表区定员为180人,即将全国划分为11个大区,每个大区产生数量不等的议员。每个参选人可在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区重复参选,但是参选比例代表区必须获得所在政党的推荐。

在日本,组建政党的门槛很低,因此政党数量很多。然而,目前,日本尚没有一部关于政党的基本法。对政党做出定义的主要有两部法律,即《政党助成法》和《政治资金规正法》。日本《政治资金规正法》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即为政党:一是拥有5名以上国会议员;二是拥有1名以上国会议员,并且在最近的众议院选举或者最近两次的参院选举中得票率在2%以上。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政党都可以在国政选举中利用电视宣传政见、使用事务所和选举卡、发布政党海报和传单等,获得每年总额为317亿日元的政党交付金以及企业和团体的捐款。

日本从1994年开始在众议院选举中实施现行的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的选举制度,并在1996年大选时首次付诸实施。在小选举区的选举中,选民将票投给候选人,而在比例代表区,选民将票投给政党。

1993年迫使自民党一时下野的细川联合政权,在自民党的配合下通过法案决定采用小选举区的选举制度,其本意在于实现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这样既可排除日共等左翼势力(一般认为该制度对小党不利),又可保持政局稳定。但不料该制度又有着使主要政党得票大起大落的“副作用”。在小选举区制度下,当选民倒向两大政党中的一方时就会对所有小选举区产生影响,从而推动该政党获得大胜。在单纯采用小选举区制的加拿大,在1993年联邦下院(定员295席)的选举中,执政的进步保守党从选前的154席减少至2席。在1997年英国的大选中,执政的保守党遭遇惨败,仅获得了选举前拥有的议席数的一半,结果工党在选举中获得胜利,诞生了布莱尔政权。2005年,在日本的“邮政选举”中,在小泉“剧场型政治”手法的“忽悠”下,选民全面倒向了自民党,使该党一举获得了296个议席。此次的情况则恰好相反,选民全面倒向了民主党,民主党获得了308个议席。

比例代表区选举可以更广泛地反映民意

日本众议院选举实施的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不同于参议院选举时实行的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首先,参选人可以在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区重复参选。其次,小选举区的选举结果直接影响能否在比例代表区当选(即惜败率规则)。因此,最终确定在比例代表区的当选人的工作非常缓慢,而且越是激战激烈的选区,这种确认当选的工作越慢。

由于每个小选举区只有一名当选人,谁得票最多,谁就当选。因此,某个政党只要能够获得相对多数的选民支持,就可能获得大量议席,从而有利于政权更迭。这也被认为是小选举区制的最大优点。日本自1994年开始引入小选举制以来,执政党和在野党两极化的进程加快了,目前自民党和民主党已经拥有了全体议席的85%以上,两大政党制的雏形已经形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