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使馆作为关键的待建项目曾被搁置,最终是通过出售剩余资产才得以完成,但该项目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工程开始之前,共和党议员鲁尼就破坏了项目气氛,他把项目地皮和周边环境形容为“贫民窟”。鲁尼总是想方设法给有很多爱尔兰裔的布鲁克林选区留下印象,为此他经常造访爱尔兰首都。他对当地情况的评论无非是想告诉选民他曾到过那里,但不管是什么初衷,他的言论已经伤害了都柏林当地人民的感情,美国驻都柏林使馆面临着缓和同当地民众关系的尴尬公关局面。在海斯扬言要砍掉这个项目后,美国驻都柏林使馆官员不得不去消除都柏林市民的疑虑,让他们相信美国仍然打算在这里新建使馆。肯尼迪总统的当选开启了美爱两国更紧密的关系,这使得美国驻都柏林使馆项目变得尤为重要,而新建使馆也随即在外交优先议题中变得越发重要。
这块位于埃尔金路和彭布罗克路交汇处的三角形地皮是1955年购买的。地皮所在的伯斯布瑞治区进行了部分商业开发,但绝大部分建筑是一排排砖质住宅,划分出一条条街道。该地皮距市中心的公共建筑和旅游景点(如乔治亚风格的一些地标性建筑和爱尔兰三一大学)有相当的距离。虽然在城里,但和原来使馆办公所在地——著名的梅林广场却有一段路程。原来的办公地在两幢由住宅粗陋改造成的砖质小楼里。
1955年夏天,沃克代表外交建筑局到都柏林考察了一系列拟议中的地皮,结论是使馆办公楼应设在梅林广场。他坚持认为其他地皮都缺乏特色,并向外交建筑局的同事指出,梅林广场正对议会大楼,具有特殊的政治要义。但因为广场地皮的高额费用和建筑上的限制等诸多原因,沃克的建议被驳回,最终购买了伯斯布瑞治区的这块地皮。
梅林广场旧使馆的办公条件不能再糟了。格兰特·斯托克戴尔大使1961年5月给肯尼迪总统写信,他形容使馆的状况是“令人耻辱的……在我以前所有工作过的联邦、州和市的建筑中,没见过比都柏林使馆更糟糕的了”。斯托克戴尔急切呼吁总统责成国务院加快新使馆的建设。他说新使馆的方案早在1958年就有了,当地官员也“满怀热情地”批准了方案,而声名狼藉的前任大使麦克里奥德却在三年任期内没能推动这一工程。斯托克戴尔把项目延误归咎于海斯和他的小组委员会,他告诉总统,爱尔兰人认为所谓的“设计争议”只不过是用来掩藏美国人不想新建使馆的诡计。为保证总统能读到这封信,斯托克戴尔还随函致信总统秘书,让她看着总统读这封信。他在信中说,“我无法找到其他言语来强调在都柏林新建使馆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