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由得要问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会相信技术分析呢?
自查尔斯·H·道于在1884年创立股票市场平均价格指数以来,以“道氏理论”为代表的技术分析方法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从1750年日本人开始用阴阳烛的方法来分析大米期货行情算起,技术分析的渊源还要更加漫长一些。在这么一、二百年的时间里,人们根据各自的经验,摸索出了一些反映市场规律的方法,技术分析是这些方法的概括和总结——这就是技术分析的来历:经验总结。
显然,“经验”有时确实能“总结”出某些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如果“经验”不经过理性的分析、鉴别,往往也会产生谬误。譬如,根据人们几千年来的“经验”,以为重的东西总是比轻的东西下落的速度要快。但后来伽利略证明了两者其实是可以等速下落(排除空气阻力,则总是等速下落)的。
我认为,迄今为止技术分析仍然停留在凭借主观经验、主观判断下结论的阶段,而把技术分析定位于“经验总结”的传统观念,恰恰阻挠了人们对它进行理性的、甚至是基本的分析检验。
你在技术分析中几乎找不到对于某个理论、方法的论证,似乎那些个理论、方法都是“天生如此”、不需要证明的。在技术分析的词典里没有“为什么”这样的词语,你如果想要问一问:“为什么某个理论、方法是这样而不是相反”?答案永远只有一个:经验总结使之然也。譬如说:
为什么RSI大于70是超买、小于30是超卖?经验总结;
为什么威廉%R大于70又是超买、小于30又是超卖?经验总结;
为什么黄金交叉是买进信号、死亡交叉是卖出信号?经验总结;
为什么价格突破趋势线表示原有趋势终止?还是经验总结;
……
等等。
我就很奇怪了,难道上述这些问题不重要吗?不值得问一问吗?那都是些什么“经验”、怎么“总结”出来的?不得而知,似乎凡是“经验总结”的东西都不需要论证和解释。于是乎,当某位技术分析大师设计出一个计算公式的时候,他告诉我们这个公式有“如此这般”的功能,我们就不问青红皂白根据“如此这般”的提示去买进、卖出。我忍不住想问问:万一这位大师弄错了怎么办?甚至于,万一这位大师跟我们开个玩笑又怎么办?
这不是没有可能性的,我在后面将会列举这样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