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老秦所长

秦所长我没机会见着,萨生下来的时候老秦已经退休了。可是胡同里的老人们说起他来如数家珍。

比如东水车胡同老周家两口子丢了个金戒指打架,一直打到所里,秦所长一听,告诉周家大小子:“去,你们家堂屋东墙柱子上,挂温度计那个钉子上,找找有没有?”瞠目结舌之中,一会儿周家大小子呼哧带喘地就回来了,手里举着那金戒指喊:“秦所长,您是半仙儿啊!真在那儿挂着哪!”

众人大哗,从此秦所长就有了“秦半仙”的美名。

其实秦所长后来解释了,这纯属巧合。他去检查防火,就看见那个戒指了,当时还想过要不要提醒提醒人家。这次俩人闹得抓破脸,看那媳妇是个心粗的,估摸着可能是自己挂那儿忘了,一试果然。

可他这个解释没几个街坊有兴趣,反而是“秦半仙”的名气越来越大,弄得好端端一个共产党干部跟跳大神的似的。

巧合虽然是巧合,在这一带干了几十年,老秦对几条胡同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户都熟悉得跟自己家后院一样,说他比一些粗心的媳妇还明白家里东西在哪儿,倒不是替他吹牛。因为这种熟悉,还有他的年纪,秦所长在东四这一片老百姓眼里,不但是一个警察,还是一个什么事儿都可以托付信赖的长辈。

有些人说老秦是国民党的留用警务人员,这是一个误传。秦所长是正儿八经的老地下党,从抗战期间就是北京城内潜伏的一个暗字号的小八爷。为了这个,他还让日本人抓进过宪兵队,差一点儿就为国捐躯了。不过坐牢也有坐牢的运气,秦所长进宪兵队的时候关在一块儿那位叫孙以亮,也是抗日犯,但斗争经验就比他丰富多了。老秦从他那儿学了不少对付鬼子的办法。比如鬼子不允许犯人之间说话通风,只要被发现互相交谈就是一顿毒打。孙以亮教老秦把手绢盖在脸上躺着,这样悄悄说话通气,看守就没法发现了。

鬼子也不是傻瓜,看见他们脸上盖着手绢就进来查问。孙以亮从容不迫,回答得滴水不漏:“你们牢里电灯老亮着,我不盖个东西怎么睡得着觉?要不,你们把灯闭了?”鬼子看守琢磨了半天,最后也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理。

在鬼子面前花枪耍得这么利落,这位孙以亮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还有一个名字大家可能更加熟悉,就叫做――孙道临。

就是后来演了《非常大总统》,当了中国影帝的孙道临,巨星的演技,鬼子宪兵如何应付得了?

不过,也可能是在鬼子宪兵队练出来的演技,到了摄影棚更加不在话下吧。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萨说不清楚。

老秦的案子查无实据,最终得以脱险,以后又对付了几年国民党,等到1949年傅总一缴枪,老秦就成了接受北平的第一批干部,在东四一干几十年。老爷子没升上去,据说是建国初期包庇什么人,犯过错误。不过这也未必是坏事,反右和“文革”的时候,他的老同事颇有混到局长处长的都吃了不少苦头,还有人蹲了秦城。可老秦官小就没人注意了,在东四派出所这个地方就风平浪静一直干到退休,没受到什么冲击。所谓树大招风、火大伤身的道理在老秦身上也算有了验证。

要说老秦有什么缺点,据说就是长相不大雅观。关于秦所长相貌如何,老辈子人说,看过《地道战》么?老秦那个长相,那个做派,就跟汤司令一个德行……

哪个汤司令?

就是那个“高,实在是高!”的汤司令啊。

长得不好算缺点么?这有些勉强。可要是老秦所长不像汤司令,忽悠解放军的事儿也就出不来了,这里头李先生还给搅了进去。

李先生不是科学院的么?科学院在中关村,离着几十里地怎么和东四的片儿警打上交道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