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大师玛莎·阿格里奇访谈(1)

1.钢琴大师玛莎?阿格里奇访谈

要想把音乐演奏得完美,你首先要热爱音乐;

和音乐在一起,你要感觉是一种幸福与享受。

——玛莎?阿格里奇

玛莎?阿格里奇(MarthaArgerich)是当今国际乐坛上的一位旷世奇才,在当代众多的钢琴家中最受瞩目,被誉为是钢琴的“女大祭司”。阿格里奇的演奏具有华丽辉煌的技巧,热情奔放的宏大气势和桀骜不训的个性气质,这些特点使她在世界钢琴舞台上独树一帜。

阿格里奇1941年出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幼年就表现出超人的音乐天赋。5岁时师从钢琴家斯卡拉穆扎。经过老师悉心的指导,进步飞快。8岁时即登台演奏莫扎特的《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被誉为“钢琴神童”。然而,由于老师对于这样一位天才琴童教导乏术,枯燥的重复练习,使年幼的阿格里奇对学习钢琴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情绪,并千方百计逃避上钢琴课。

14岁时,由于举家迁居维也纳,使阿格里奇有幸能在当代著名的钢琴家古尔达的门下继续学习。在古尔达灵活的、善于鼓励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下,阿格里奇重新焕发出对钢琴演奏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因此形成了她日后开放的、有独立见解的与狂放不羁的演奏风格。

16岁时,阿格里奇在3周之内以技压群雄之势,连续获得两个国际重大钢琴比赛(布索尼与日内瓦)的头奖,成为传奇。此后,她又随世界著名钢琴家马加洛夫等人学习,特别是1960年开始的与米凯朗基利和阿什肯纳吉的深造,对于她后来演奏拉威尔、拉赫玛尼诺夫、李斯特、柴科夫斯基的作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65年,阿格里奇参加第七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当阿格里奇在比赛进行中还没有弹奏完第一首规定曲目时,所有在场的评委就心照不宣地互相交换了会意的眼神——此时大家都明白,不用再考虑谁该是这次比赛的第一名了,以后的工作该是忙着定出谁是第二名。此次阿格里奇又以技惊四座的演奏摘取了第一名的桂冠。国际肖邦大赛的夺冠,不仅再一次证实了阿格里奇拥有超人的音乐天赋与绚丽的演奏技巧,同时也为阿格里奇走向世界乐坛打开了通路、奠定了基础。

阿格里奇以她特有的音乐风采征服了世界,被公认为当今最伟大和最有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大师之一。

1999年传奇人物阿格里奇来华献艺,在3场音乐会中,阿格里奇的演奏赋予了音乐独有的无限激情。魔幻般的演奏技巧和自然流淌的内心倾诉,使每一位现场听众激动不已。在当今国际乐坛上还很少有哪位钢琴家,能够像她这样受到观众如此狂热的欢迎。阿格里奇的演奏立即在北京音乐圈内掀起了一阵强劲的飓风。

阿格里奇个性很强,历来我行我素,在国外临场拒演和不接受媒体采访的情况时有发生。1996年她随法国国家交响乐团访华演出时,北京的记者就已经有所领教。此次访华演出之前,阿格里奇也曾提出不出席招待会、不见记者的要求。但在京演出期间,由于与大提琴家梅斯基、钢琴家傅聪和小提琴家胡乃元的愉快合作以及对北京听众的良好印象,最终使她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独家采访。

在阿格里奇11月8日最后一场音乐会结束后,我在世纪剧院后台休息室,对这位世界杰出的钢琴大师进行了采访。此次采访虽然时间短暂,但阿格里奇能破例接受,愿意回答问题,就已是个奇迹了。

见面时,我先对她访演成功表示了祝贺,阿格里奇闻听脸上露出了一种被夸奖后孩子般天真烂漫的微笑,她连声说:“谢谢!谢谢!”紧接着我们的谈话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问:人们都说您是一位天才的钢琴家,但很少有人了解您为此所付出的艰辛,那么您能否谈谈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阿格里奇:我3岁以前就开始学琴,那时我每天练得不多,有时是一个小时,有时是一个半小时。15岁以前我一直就没有过星期天,直到15岁以后这种状况才略微有所改变。我有一位非常好的老师,虽然他对我很严厉,但我今天的技术基础却都是在他教我时打下的。我是付出过很多努力,也有过许多艰辛,可那是在早年的时候。现在就不同了,现在我很少练琴,但有时仍然会付出努力,当然这是在需要的时候,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手指都需要你做出同样的努力。

问:作为一位成功的钢琴家,您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譬如音乐?技术?先天的才智?还是后天的努力?

阿格里奇:要想成功,要想把音乐演奏得完美,一个演奏家首先必须要热爱音乐,非常喜欢音乐,要感觉和音乐在一起是一种幸福与享受。否则在演奏时就根本无法投入,这样听众自然也就不会满意。这里当然存在着一个?分问题,有的人可能缺少些天分,但没关系,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补偿——前提是你必须热爱音乐,因为在这个前提下,音乐可以为你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门。当然成为一名成功的钢琴家,由许多综合性的因素决定,并不只是单一的因素在起作用。当然声音也很重要,因为声音是音乐里最本质的东西,没有了声音也就没有了音乐。但是有些声音要想发出来的话就需要技巧,有时你演奏的乐器可能还会发出非常难听的声音。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