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来旗袍的时尚演义(1)

早在一个世纪之前,亚洲人就已经开始接受西式时尚的影响。旗袍是优雅的中国特色服装,它两边高开叉,强调身体曲线。在 20世纪上半叶,上海是中国的时尚首都,后来被香港取而代之。追溯曾在上海和香港流行一时的旗袍的设计细节,我们能看到欧洲设计师与好莱坞明星的衣着对旗袍的影响。

20年代——当时的旗袍廓形非常苗条。 “从侧面看,曲线更为分明,是当时香奈儿偏好的剪裁方式。袖子变短了,两侧的开叉则更高了。与之相呼应的通常是直而短的发型,加之大红色口红与苍白肤色。 ”这种旗袍款式参考了 20年代风行一时的“男孩风格”。

30年代——旗袍长及脚踝处,让人感觉轻盈了许多。 “袖子被剪去了,手臂展现出来。相呼应的容妆是波浪卷发,眉毛则修理得又细又弯?就像当时的好莱坞明星葛丽泰 ?嘉宝( Greta Garbo)。”

40年代——人们在旗袍面外罩一件 “有垫肩的夹克,搭配楔底鞋,就像当时的好莱坞明星琼 ?克劳馥( Joan Crawford)的装扮那样”。

50年代——仿照当时的克里斯汀 ?迪奥的新风貌造型,旗袍 “在结构上有了变化,仿佛是中国式的沙漏 ”。与之呼应的是 “被打理得线条圆润的卷发”,以及好莱坞明星爱娃 ?加德纳( Eva Gardner)式的浓眉与烟熏式眼妆。

60年代——旗袍开始变得更短且不强调收腰, “印花与图案较为大胆 ”,与之相应,头发梳理成蓬松的、大大的类似鸟窝一样的发型,这种式样参见当时走红的服装设计师伊夫 ?圣?洛朗( Yves Saint Laurent)与皮尔 ?卡丹( Pierre Cardin)推动的流行趋势。

70年代——旗袍变成搭配喇叭裤的收腰短上衣,极具迷幻色彩的印花则反应了贯穿 70年代的摇摆风尚。

80年代——垫肩越来越高的旗袍,类似当时乔治 ?阿玛尼( Giorgio Armani)的设计风格,展现出强势的风格。

现在——旗袍已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不过依然有一些时装设计师喜欢设计旗袍,比如专做中国式衣服的品牌“ Shanghai Tang”(上海滩)。

以上摘自香港服装设计师谭燕玉(Vivienne Tam)的书《China Chic》(第270页至274页,纽约Reganbooks出版社,2000年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