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4)

将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和归于他人的人.

下面针对道歉,我们再从心理学上稍加分析。

这其中包含着“归因”理论。

一般来说,必须作出道歉时,人们首先会考虑?歉的原因究竟出自何处。这里有两种类型的思维方式:一种是“外因归属”理论,另一种是“内因归属”理论。

“外因归属”类型的人,是指以“偶尔时机不当,才会发生这种道歉状况”等偶然因素为借口或是责怪对方做法不当等,把原因归于自身之外的类型。

“内因归属”类型的人,是将失败的原因首先归于自身的能力或努力不足,认为“自己的做法不对”、“如果当时自己再稍微做好一点儿就可以了”的类型。

那么,哪种类型的人可以更好地道歉呢?

乍一看,可能会觉得“内因归属”类型的人能够很好地道歉,而“外因归属?类型的人不能很好地道歉。因为“内因归属”类型的人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而“外内归属”类型的人则总是觉得不是自己的过错,自然没有必要道歉,想尽办法逃避自身的责任。

实际上,“外因归属”类型的人反而能够更好地道歉,而“内因归属”类型的人却不能很好地道歉。

“内因归属”类型的人在做错事之后,首先会认为是自己的责任,然后再去向人道歉,结果是伤害了自己。这种类型的人往往会让自己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因而陷入更多的烦恼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道歉之后,自我安慰显得非常重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没?向人道过歉呢”,只要懂得这点,就能使自己的挫折感减轻不少。

而“外因归属”类型的人,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往往抱有“不管怎样,道歉就是了”的想法,很少会伤害自己。也就是说,道歉之后,自己内心深处所残留的伤害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不管你多么擅长道歉,却未必全都是好事。如果遇到了不可草草了事的大事,即使你真的没有责任,也有可能招来他人不必要的反感。

这种类型的人,即使自己觉得无事一身轻,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被周围的人孤立起来。在上司的眼中,找诸多借口的下属也绝不是个好下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