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必须明确

 

现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涌现出很多新鲜事物,备受年轻人的追捧,尤其是在语言方面。现在网络得到了很大的普及,网上出现了很多年轻人之间的流行语,还有一些新造的字和词,年轻人在聊天对话时都会不时地用到,但是这些词语不是书面用语,所以切记不要乱用。在一些正式场合或者与领导、长辈交流时不能使用这类词语,否则对方会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产生误会就不好了。

还有不得不提的方言。尽管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会说普通话了,方言很少用到,但也有一些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或者刚从家乡来到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还有很浓重的家乡味。一定要及早学会普通话,避免误会。有个南方的年轻人在公司洗手间洗脸,遇到了领导,便客气地请领导先洗:“您先死(洗)吧!”领导不悦:“你会说话吗?”这个年轻人也很生气,说道:“我好心叫您死(洗),您不死(洗),算啦,我死(洗)就是啦!”下午,这个年轻人就接到了解除聘用的通知。由此可见,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说得明白、准确,学说普通话,咬字要清晰,要让对方能听懂你的话。

开口分场合,说话讲身份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想要成功传递信息,让别人接受你,一定要运用语言的技巧,适时开口说话并说对话,注意说话的场合和自己的身份。叶圣陶先生曾说:“讲究技巧最主要的是选择最适当的形式把真意表达出来。”可见,言语技巧的根本点,在于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期能更好地表意传情。如果你不注意场合、身份,只顾着表现自己、乱说话,那后果只会让自己难堪。

长期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言语技巧之所以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而被运用,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表达方式,只要随情应景地加以恰当运用,对于提升你的人缘魅力、沟通能力,将有很大的裨益。一位在某机关后勤部门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干部退休了,单位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优秀工作者”称号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

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当然,那位曾多次荣获过“优秀工作者”的老同志获得的赞誉多一些。当轮到两位退休老同志讲话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作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

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同志却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由人们对那位“优秀工作者”的赞扬引发了感触,并作了欠妥的联想:“说到优秀工作者,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 ”话犹未尽,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干部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优秀,而是我们从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的语气。冷不防,老同志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种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让人不悦的尴尬气氛。

一位领导看到这种情形,想缓和一下气氛。本来这个时候,他应避开“优秀”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干部,叫他对“优秀”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优秀,并不等于不够优秀,我们更看重事实。一席话,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作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上面的故事,可以说是不注意场合说话的典型例子,故事中的人都不会说话。所以,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方式,一句话说不对,不及时补救的话,就会引起矛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