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分析单位的时候,我们需要确保其同质性。也就是说,这个分析单位所包含的活动必须密切相关,要么在外表上相近(如同一生产线上肩并肩工作的工人),要么需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当信息在两个活动之间实现快速传递时,这两个活动就能实现更好的协调,我们也就可以说它们同属于一个分析单位。但是对于大头针工厂而言,工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口头传达或书面记录。因此,每个工人对前后工序、其他工人的工作状况或是产品出厂后的情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例如,没有顾客投诉反馈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由此可见,分析单位不可能超越每个工人的具体任务。
分析单位之二:工人
在亚当?斯密提出根据具体任务进行劳动分工,并由此把通用性转化为专业化这一概念的一个世纪之后,一种新的企业专业化人才——运营改善专家(operational improvement expert)应运而生。在这些专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无疑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德裔镇(Germantown)的机械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19世纪80年代,泰勒就开始设计以提高工厂产量为目标的钢铁和造纸制造技术。出身激进派贵格教徒家庭的泰勒,自小生活富足,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深信:改善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深刻地剖析每个工人所从事的每项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据此,他把工人动作的时间精确到百分之一秒,从中发现无效动作。他认为,对每一项工作而言,最佳方式是唯一的;而唯一能发掘和确定这种最佳方式的人,只有管理者,而不是工人。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近代分析科学方法。——译者注泰勒的“工时—动作”研究理论,使个人成为改善运营工作的核心;他所使用的分析单位不是任务,但是工人。到1911年,也就是他出版管理学巨作《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时,信息在工人之间的传递技术并不比亚当?斯密时代先进多少。口口相传依然是首选的信息传导方式。
分析单位之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