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面对话
中海壳牌会定期举办大会与员工对话。在对话会上,最高管理层首先简要地通报公司的近期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公司的有关政策,然后就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员工发表意见。最高管理层接下来的时间主要就是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回答员工提出的问题。每当这时,员工就会踊跃地举手发言,提出有关公司的发展、员工个人成长及员工福利等他们关注的问题。
除了这种定期大会,中海壳牌还根据每年的员工调查,员工集中反映突出的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对话,以便不断地改善管理水平。实际上,除了公司规模的这种对话,中海壳牌的各级管理者也会定期与下属或团队进行专门的沟通谈话,通过听取他们的真实心声来了解他们的成长、培训学习、工作岗位、思想状况及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对于改善公司管理的建议。
“挑衅式”发问
大多数公司都有许许多多的会议,虽然说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但实际上,有许多会议却并没有达到它的目的,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能否提升会议的效率,使人们不在互相指责、纠缠或者彼此沉默中浪费掉每次会议的时间,关键在于领导人而非普通员工。毕竟,主持会议的是领导而不是员工。
壳牌在开会时,通常是主持者先对会议的议题作简短的介绍,然后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员工发表意见。发表意见时,通常是先由具体负责工作的员工向大家讲解,重点是讲问题,以便每一位与会的员工都能把真实意见全部讲出来。管理者也会参加会议,但他们通常是以旁听者的身份参加会议,更多是倾听和发问,而不是先讲话和发言。这主要是因为,如果管理者先讲话,就容易给会议定下基调,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员工的思路。如此一来,讨论问题的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会议的有效性也会下降。
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的本质,提升会议的效率,壳牌管理者在开会时会采用 “挑衅”(Challenge)的方式发问,然后让员工发言。所谓“挑衅”,并不是我们习惯认为的“找茬”,而是有意识的引导与提醒。比如,管理者可以根据会议讨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然后让员工来回答。这种不带恶意的挑衅发问,要求你必须现场给予回答,对员工可以说既是逼迫又是激励。它不但能够将员工的斗志激发出来,而且还会迫使员工去提高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如此,员工就无法在会议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无法针对上司的提问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有人认为这种挑衅的提问方式会让员工觉得不舒服,甚至会让他们觉得尴尬。客观地讲,如果员工在会前没作任何准备却又恰好被提问,他当然会觉得尴尬。但这也恰恰是此种提问方式的好处所在,因为它使员工不敢浑水摸鱼,而不得不提前做好会议准备。只要管理者的提问不带有恶意,员工即使尴尬,也不会因此而内心惶惶,觉得大难临头。
被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有一个著名的午餐汇报制度,他手下的主管人员,最怕的就是这个“午餐汇报”。据说,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会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了然于胸,对出现的问题作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过关。
如果把王永庆的“午餐汇报”制度与壳牌的挑衅式文化比较,不难发现壳牌的所谓“挑衅”,还是很“温柔”的。事实上,王永庆采取的是一种压力管理,而壳牌采取的则更类似于驱动型管理。压力管理会给下属带来过多的心理负担,而驱动型管理,则在激发员工战斗力的同时,不会给员工带来心理负担。这也是为什么台塑的主管人员多患有胃病,而壳牌的员工却身心健康的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和员工进行深度对话,壳牌在开会时还常常安排一个“会议推动人”(Facilitator)。这个角色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不但要负责会议的主题,防止会议出现走题和漫无边际讨论的现象,还要不断提出具有挑衅性的问题供大家讨论。有时,“会议推动人”还会发给大家黄色即时贴,让参会人员将各自的意见匿名写出来,然后贴在白板上,由大家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