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荣智健:“红顶商人”(6)

炒汇巨亏内幕

2009年春节,对于曾经的“中国首富”、“红顶商人”荣智健而言,注定是一道坎儿。

在香港,荣智健掌管的中信泰富集团被股民戏称为“紫筹股”。之所以有这个奇怪的称谓,是因为中信泰富连年业绩优良,被视为“蓝筹股”,而同时由于荣智健背靠中信集团,又被看做红筹公司,红色配上蓝色,自然就是紫色。

但恰恰是这个被认为最安全的公司,在2008年年底爆出了惊天亏损的新闻,荣智健连夜飞往北京求援。这个习惯了胜利的荣家后代,这一次,栽倒在澳元的累计期权交易之上。

据《时代周报》2008年10月20日披露,中信泰富突然发出盈利警告,指出为减低澳洲西澳大利亚州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集团与汇丰及法国巴黎银行,签订多份“累计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但后因澳元大跌而亏损逾150亿港元,预计全年业绩将连续亏损。翌日,中信泰富在香港股价暴跌55.1%,收市报6.52港元,跌至18年前的水平,创下199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亦缩至144亿港元。

主席荣智健对外表态称,外汇公司外汇合约产生的巨额亏损他“事前毫不知情”,是财务部门绕过他所作的决定。但外界对这种解释并不认同,而后荣智健在财务部门任职的女儿荣明方被免职。随后,“澳元门”事件不断发酵,荣智健的麻烦接踵而至。

2009年10月21日,香港有立法会议员向传媒透露,中信泰富早于2008年9月7日已获悉公司因杠杆外汇买卖合约导致巨额亏损,但董事局一直未向公众披露,直到一个半月后,公司市值损失过半时才作公布。当中信泰富股价持续暴跌、荣智健赴京求援时,母公司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将中信泰富挽救于既倒。最终中信泰富以亏损91.55亿港元的代价结束了这场诡异的投机。

然而,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并未就此平息。2009年1月2日,香港证监局确认对中信泰富展开正式调查,共涉及公司17名董事高管。更有消息传出,事件涉嫌虚假陈述、串谋欺诈。中信泰富巨额亏损的消息可能早于公告提前透露,而事先获取信息的内幕人士提前沽空,获取暴利。

目前,外人还不能准确描述中信泰富买入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的详细经过。但有香港学者说,为了对冲投资这一涉及16亿澳元矿业项目的外汇风险,中信泰富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做了一笔外汇衍生品的投资。在这次投资上,中信泰富实际上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4倍多。公司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实际上是做空美元、做多澳元。由于澳元大幅跳水,持续贬值,跌破锁定汇价而严重亏损。

中信泰富犯下投资领域的低级错误,衍生产品条款很不平等,其中包括澳元和欧元两个货币,最终是以币值较低的一个币种结算,这使得风险无法得到控制。如果澳元汇率不能升到公司与银行事先约定的水平,中信泰富就必须定期购入大笔澳元,直到澳元汇率上升到某个水平为止。2008年9月,中信泰富似乎察觉到合约的风险所在,于是中止部分合约,实时损失8亿港元。而按照当时澳元兑美元的汇率计算,中信泰富手上尚未中止的合约,账面损失高达近155亿港元。中信泰富玩的外汇Accumulator,这种行内人又戏称为“I kill you later”(我迟些杀你)的东西,用香港人的话说,是“赢粒糖输间厂”,一夜蚀了100多亿港币,创下香港红筹公司有史以来之最。一场金融海啸,加上一场豪赌,令荣智健雪上加霜,损失惨重。

2009年4月8日,在中信泰富炒外汇巨亏丑闻曝光之后的5个月,中信泰富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席荣智健、总经理范鸿龄辞职,即日生效,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主席和总经理一职。67岁的荣智健在辞职函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或许,这是荣智健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一次签名。

2009年4月8日下午18时20分,荣智健的座驾驶出他奋斗了20多年的香港中信大厦,在闪烁不停的闪光灯下,这位67岁的老人一如既往地平和。直到车子开了很远,他才回头看了一下。因为他的爱女荣明方、长子荣明杰还在这栋大厦里工作,但荣家能否将中信泰富这艘航母控制得如臂使指,恐怕谁也难以预测。

荣智健曾拥有“衔玉”而生、叱咤政商两界、且富且贵的人生,而如今黯然挥别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中信泰富,有无奈,更不舍。

荣智健作为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最特殊的一位,其所代表的荣氏家族的命运,成为大众最关注的问题,它甚至要远远高于中信泰富公司的命运。荣智健在人生暮年黯然谢幕,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人生的一个悲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