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才,失败是暂时的

庸才和“伪人才”导致了企业的失败,而将一群不能很好地合作的人才放在一起,也将不会成功。

你也许听过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天鹅、鱼和虾,一起想拉动一辆货车,三个家伙套上车索,拼命用力拉,可车子怎么也拉不动。为什么?车上装的东西并不算重呀!

原来,天鹅拼命向云里冲,虾尽是向后倒拖,鱼则向水里拉动。天鹅、鱼、虾都是单打独斗,向它们自己认定的目标努力,必然不能产生高效。

人们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绞尽脑汁地设计了许多“完美的管理模型”。比方说考核,以前的传统是“德能勤绩”,后来大家认为是老传统、老国企过时的东西;然后就引进了KPI——关键绩效考核指标,觉得这个很新鲜;KPI还没有学完,就来了BSC——平衡记分卡,觉得这个工具很了不起,中间还参差360度、左看右看考核方式;平衡记分卡还没有完全掌握,又来了ELA——价值评估体系。

然而事实证明,无论是怎样的完美模型,都避免不了人们犯错的天性。西方的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模式跟中国不一样。那有什么不一样呢?在西方是:你没有禁止做的我就可以做;在中国却是:没有规定做的我就不做了。

比如采购部,当供应商的材料不合要求的时候,谁组织人员辅导供应商去改善?如果没有请示品管部,品管部是不会干这个活的;如果没有请示销售部,销售部也不会干这个活。在西方各国却不是这样。西方的规范写得很简单,给员工的自由度很大,他们能做的事情很多。

我还曾经碰到过这样的客户,这个企业经营七八年了,连一个差旅报销制度都没有,我说:财务部应该写一写,因为报销跟你们有关嘛。财务部说,报销虽然跟我们有关,但是每个层级是哪些人我也不知道,到哪些地方出差也不知道,哪个地方的经济状况怎么样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事情由人力资源部做会比较好,因为他们知道哪些人是什么职别,应该给多少报销额度。

这不是推卸责任吗?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很简单,谁做差旅报销制度,都会得罪人。除非你定的费用额度高到去出差的人有用不完的钱,才会听到别人的好话。否则他们就会说:那个王八蛋,整天不出差,就坐在家里卡我们。所以财务部不敢做;人力资源部也不愿意做。

我从1991年以来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我可以这样说,国外的东西生搬硬套到国内的企业,总是水土不服,况且多数的人对这些国外传来的“完美模型”都是学习得一知半解。

比如,KPI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它实际上根本不叫考核工具,而是一个概念。“要考核关键的绩效指标”,这不是多余的废话吗?我告诉各位前几年到内蒙古出差,发现的一个“真理”:内蒙古的马有四条腿、一条尾巴。这是不是真理?有用吗?

于是有人感叹,做管理太不容易了,人才多了要冒“小山头”,人才少了创造不出业绩,而不忠的人才又不敢用!

管理的技术不可缺,管理的艺术也不可少。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拥有的优秀人才,更在于其出色的人才管理。只有企业多些熟练运用管理技术和艺术的人才,才能使团队更好地一起协同工作,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说到底,有人才不一定成功,但只要有人才在,就一定不会失败!

我在给一个客户做咨询的时候,他们的高层告诉我:公司的内部管理很让人头疼,执行力差、一盘散沙,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们的老总:很简单,做每一件事情必须有见证文档,哪个部门到底应该做什么,个人应该做什么,能写多详细就写多详细。

还有考核,虽然很难推行,但要看你推行的方法和技巧,一定要让被考核的对象尝到甜头:考核过了就要加工资,至少让绝大部分通过考核的人有加工资的可能。

他们问我,加工资就会增加人力成本,效益本来也不好。我说:放心,因为考核的结果跟公司的绩效挂钩,只有当效益好了才会加工资。果然,几个月后那几个老总用我所说的办法在企业试行,大大改善了管理环境。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成功,是由企业内的各类人才共同努力达成的:提高生产力,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最终达成结果。然而人才并非机械的组合,只有很好地管理人才,发挥团队的效用,才能创造高效率。管理的技术不可缺,当你能利用管理的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时,剩下的就是“拍肩膀”的艺术了。有人才就没有失败,人才是促使企业成功的唯一路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