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指数是什么(1)

第一章 价格指数与CPI

CPI离我们既近又远。近的是它关系到民生,牵涉到每个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它的一举一动,既影响到政府的决策,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支出和实际收入,我们时刻都受到它的影响,只不过有时我们并没有察觉到,而另外一些时候我们的感觉却非常强烈;远的是CPI是一个经济学中的专业词汇,我们对它还知之甚少,它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现在使用的CPI的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为什么一个小小的CPI的变动会在市场上甚至是全球经济中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政府更迭,而最后受伤的却总是我们自己?

了解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CPI进行解剖,透过CPI的内部结构,我们就可以初步发现它与其他经济指标和变量之间的联系。了解了这些基本问题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跟我们通常想象的有所不同……

价格指数是什么

在进入CPI及其相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价格指数。提出这个问题首先已经暗示了价格指数有很多种,而CPI只是其中的一个。价格指数的产生源于人们想比较两个时期或两个地点的同种商品(或同一些商品)的价格相对高低。有时人们的比较对象只是一种商品,比如,一个居民想知道同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变化,而一个企业也想比较某种商品在哪一个市场上卖的价钱更高;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人们的比较对象却是一些商品,如经济学家也想知道宏观经济中总体价格水平的增长速度,并借此判断市场的表现等。

第一章价格指数与CPI看不懂的CPI价格指数与你的生活价格指数就是人们为了解经济中总体价格水平而编制的。它是对同一个商品篮子(篮子中一般包括若干大类的商品)的价格在两个不同时点的相对变动情况的衡量。不难理解,如果想得到一个可比的结果,那么这两个商品篮子必须是相同或接近于相同的。为了便于比较,人们通常要将某一时期的商品篮子及其价格作为参考篮子以及这个篮子的参考价格,未来的其他时期,该篮子(称为对比篮子)的价格就可以同参考篮子的价格进行比较,以得出这个商品篮子的价格变动幅度。

这样,价格指数就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形式:

价格指数=(对比篮子的价格/参考篮子的价格)×100

如果商品篮子中只存在一种商品,对比篮子的价格是100元,而参考篮子的价格是50元,那么价格指数就是200。这说明,第一个商品篮子的价格是第二个商品篮子的2倍,而如果以第一个商品篮子作为参考价格,那么价格指数就是50,即第二个商品篮子的价格是第一个商品篮子的50%。

当商品篮子中存在多种商品时,若想使对比有意义,通常要求这两个商品篮子的结构是一样的,即篮子中所包含各种商品的种类在篮子中的比重都是一样的。比如,如果一个商品篮子中只有两种商品——面包和牛奶,如果面包上涨了10%,而牛奶价格上涨了20%,那么要想知道整体上这个商品篮子的价格上涨了多少,显然我们还需要知道面包和牛奶在这个篮子中各占多少比重。如果面包和牛奶各占一半,那么整体价格上涨10%×1/2+20%×1/2=15%;但如果面包占4/5,而牛奶占1/5,那么这个篮子的价格就只上涨10%×4/5+20%×1/5=12%。此时如果将参照期商品篮子的价格视为100的话,那么对比期的价格在面包牛奶各占一半的情况下就是115,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就是112,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价格指数。

由于消费者商品篮子中商品的购买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衡量价格指数,人们通常以参照期商品购买的数量或比重为基础来计算。计算价格指数实际上就是回答:“在与参照期商品篮子一样的情况下,目前该商品篮子的价格水平变动了多少?”这个问题实际上也相当于回答:“如果购买与参照期同样的商品,现在的支出会变动多少?”因为人们的支出实际上就是各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乘以这些商品的数量,然后再加总。如果前后购买的商品种类和数量相同,各种商品在整个篮子中的比重也完全一致,那么前后两个时点的支出水平的差异实际上也就完全是由价格的差异造成的。如果能够计算出支出变动,那么实际上也就计算出了价格的变动。

于是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价格指数=(以对比期价格购买参照期商品篮子的总支出/参照期购买商品篮子的总支出)×100

=∑Pi1×Qi0/∑Pi0×Qi0×100

在这个表达式中,P1是对比期的某商品i的价格水平,P0是参照期该商品的价格水平,Q0是参照期对该种商品的购买数量,∑代表对所有商品支出金额进行加总。上式中的分母是在参照期购买某一商品篮子的总支出,而分子是以对比期的价格购买与参照期同样的商品篮子的总支出。这个指数被称为拉氏指数,它是德国经济学家拉斯贝尔(Laspeyre)于1864年首先提出的。由于所购买的商品种类、数量均相同,于是这个比值也能够衡量价格水平在前后两期的变动。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