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第四章群体思维的陷阱(1)

第四章群体思维的陷阱

团队的成员关系如果过于紧密,对团队的决策判断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集体精神"的强势话语权,有时候会铲除单个人讲出真理的外在环境。换句话说,如果每个人都站在团队整体的立场去判断一项决策,他们所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相同的。而如果每个人都站在自身的角度,从自身的立场去判断决策,其得出的结果有时候会有所差异,甚至会截然相反。

集体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方式,但不等于科学决策。在集体决策时,即使经验再丰富的管理者组成的团队也有可能犯下幼稚的错误,共同选择一个失败的方案,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思维的陷阱。群体思维理论的创始人詹尼斯是这样对其进行界定的:群体思维是这么一种思维方式,当人们深涉于一个内聚的小团体中而且其成员为追求达成一致而不再尝试现实地评估其他可以替换的行动方案时,他们就坠入这一思维方式。

早在1895年,以研究大众心理特征著称的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就在他的经典之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的研究》中指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个人融入集体后个性便容易湮灭,群体的思想将占据统治地位。

在勒庞看来,心理群体是一个由异质成分组成的暂时现象,人们在一起时所产生的想法与单个人的想法大不相同。

相信勒庞的这个观点会让很多人惊讶。因为一旦这个观点成立,那么也就意味着团队的决策即使获得了所有人的支持,也不代表这个决策一定是正确的,是毫无疑义的。

另一位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依曼在1973年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勒庞的观点。纽曼认为: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要对周围的意见和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会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更为可怕的是,勒庞认为,群体的行为一旦出现偏差,就可能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杜克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拉里克曾经用实验验证了这种集体思维的陷阱:

一架飞机在沙漠中坠毁,六名幸存者需要决定哪些物品能够帮助他们生存。是手枪还是食盐?是厚大衣还是化妆镜?他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从15件物品中进行选择,迅速排出优先顺序。

你也许会认为,如果大家的意见最初呈现一致,就说明他们选择了"正确的物品",即专家认为能够帮助他们存活下来的物品--毕竟如果六个人中的五个人都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这种选择更加理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