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高悬客必到:绿竹商标招人来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拥有良好的形象,则较易赢得众人的信赖。天津著名老字号正兴德茶庄就是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茶叶店。

正兴德茶庄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所办。初开业时,它只是一个小门脸,几个伙计,在天津就地买卖一些湖南、湖北素茶及安徽六安大叶,另兼卖闻药(鼻烟)。后来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店里开始派人直接到江南茶叶产地设庄、设厂、收购窨制,然后运津销售,颇受爱品茶者们的欢迎,逐渐达到了北方执茶行牛耳之地位。

正兴德茶叶店的经营者十分重视商标的宣传作用。他们以绿竹为商标,绘有绿竹、行云、流水的图案。对商标有他们自己的诠释:商标之意义,竹性坚节,中虚能容物,枝干不曲不折,而行云之高洁,流水之不息,均系象征为国产始终服务之原则。为了美化装璜,该店自设机器制罐部一处,制作装茶筒罐,请名画师绘制绿竹图标铁印。包装纸上也都加印此商标,使“绿竹”茶叶名噪津城,乃至华北。

直到现在,有很多老人,不管路程有多远,不管刮风下雨,为了喝上正宗的正兴德茶叶,都要亲自登门购买。他们不愿意喝别的牌子的茶叶,常说:“咱就爱喝这一口!”可见,正兴德的牌子深深印在天津人心间。正如俗话说:货好人缘就好。1928年,“绿竹”茶在天津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获得优等奖章。1934年又在第三届铁道沿线出产展览会上荣获超等奖证。同年正兴德茶叶参加美国芝加哥百年竞赛展览会,颇受彼邦人士欢迎。载誉归来,正兴德的声誉更振,生意更为兴旺。分店由早期设有北京、保定、沧县、泊镇各一处或二处外,又于1926年和1935年先后在天津法租界梨栈和东北角设立了第一、二支店,还设有仓库六处。

正兴德在全盛时期,市内总、分、支三店的每日营业额共可达5000元,节日期间约达一二万元,全年共达180万元,连外地批销额在内可达300万元。全年销茶330万斤,每年可得利润20万元。

正兴德自设以记银号,一切结算都由该银号进行,大大提升了正兴德的可信度,促使茶行中的许多商家都愿意与正兴德做交易。

正兴德直接从产地购进正宗的高档货,专备门市部销售。尽管高档货的销售额仅占全年销售额的20%左右,但卖出去的是正兴德的牌子,赢得的是那些高端顾客们的赞美声。

正兴德在天津当地收购中档和低档货品。按茶行的旧规矩,买成货多采取赊销的方式,但正兴德却打破惯例,一律以现金购买。这样,每到来货的季节,正兴德便以低价抛售一部分高档次的茶叶,以此来压制新货的开盘价格。资本小的供货家,为及时收回成本,不得不把趸来的茶叶以低价卖给正兴德,造成了正兴德的批发业务也日趋发达。当年,正兴德的“买卖经”有两条:一是“客到店,买一半”,即不把客商的货都买下,要留有余地,以便资金周转灵活;二是“三不买”,即行市大不买,用以压低价格;期货不买,以避免风险;陈货不买,买新货,以保障商品的质量。

正兴德在福州一地每年就制茶10000担,每担140斤,每百斤茶叶的成本费仅10元;而那些没有茶厂的同业家则需20元,自然无力与正兴德竞争。一次,北京有名的徽州帮汪正大茶庄从福州窨制出大批的茉莉小叶,因为北运时遭受水灾不好出手。平素闻听正兴德既有财力,又有信誉,于是商请正兴德代销。经过正兴德品试,认为尚有利可图,于是取名“京庄小叶”,试销后颇受欢迎。从此正兴德即与汪正大议定,由汪正大负责供应这种京庄小叶,归正兴德专卖,但限制汪正大仅得利二成,不准自行开盘。

在店外的销售上,正兴德一律采取赊销的办法,对欠款的商家,不但不催不索,而且用“照顾同行”的名义,可以旧欠接新欠,经销商或代销商自然愿意销售正兴德的茶叶。在天津以外,正兴德设包销店40余处,代销店多达800余家。正兴德几乎控制了华北的茶行市场,并把触角伸展到东北和西北地区。

正兴德茶叶店的例子说明,商家对商标的重视,使效果可达到最大化的目标。工商企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肯动这个脑筋。比如,有的厂家生产出一种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已投放市场,消费者也很喜爱,但因没有考虑设计一个能代表自己企业精神与文化的名牌商标,以致影响产品的销售。因此,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名牌商标的激烈竞争就是企业家们之间智慧的竞争。没有商标战略的企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