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力II(24)

在公司里走过的道路是错误的

回到来路的确很难,但不这样做就不能开启新的人生

之所以要求20多岁的人开始这样做,是因为到了30多岁以后,想回到来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回到来路越早越好。

例如,我在“麦肯锡”的时候,聘用过的职员大约有500人左右。我聘用的标准是:“没有受到日本模式的太多影响,而且还能在日本这个环境靠头脑工作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想培养那些“在日本虽然是属于另类的,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能够通用的人物”。

在我聘用的500人当中,日后能被培养成为麦肯锡流的优秀咨询顾问师的职员,基本上都是30岁加减2岁的人,也就是那些在28~32岁之间被我聘用的人。

如果聘用的职员超过了32岁,就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在日本的企业中养成了日本式的工作习惯,而且很难加以纠正。单单是清除习惯的清零作业就需要5年的时间。可是在“麦肯锡”,如果工作了5年后还不能成为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就会被清除出去,这是公司的作风。所以花5年的时间进行清零作业根本来不及。例如,有一个35岁的人,毕业于东京大学,并且以出色的成绩进入了某个一流的企业,被期以厚望后送到哈佛大学商学院留学并获得MBA学位,就是因为他在13年的上班族生活中所养成的习惯难以纠正,结果最后都没有能够融入“麦肯锡”这个公司中。

之所以要求20多岁的人开始这样做,是因为到了30多岁以后,想回到来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回到来路越早越好。

虽然说回到来路越早越好,但在那之前没有养成企业人的常识也会让企业为难。另一方面,如果聘用27岁以下的年轻人进入“麦肯锡”,因为在工作上面还显得比较鲁莽,在日本这个企业社会中难以使用。例如,在客户的面前不太注意礼节,随便地招手喊:“喂,出租”,常常招来周围的白眼。虽然说回到来路越早越好,但在那之前没有养成企业人的常识也会让企业为难。

所以在日本,“30岁加减2岁”是能够开始新学习的适龄期。比这个年龄早不好,比这个迟也不好。当然也不是说在那个年龄段之内的人们都合适,为了能在“麦肯锡”这样的世界级企业里面生存下去,并且还想升迁,那么这个时机是最好的。还有,人们能不能成功也不单是年龄的问题。一般来讲,人们在这个年龄段进入企业,最后能够获得成功的人也仅占1/5左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