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场景——时间:2002年秋地点:企业对话主题:管理之道——有效的管理常规就是有技巧的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父亲开始让我管理企业了,在管理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每次我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独立解决。我的能力逐渐得到了公司员工和父亲的极大认可,我也越来越有自信和主见处理好各种问题了,正当我自谙已经熟悉了管理之道的时候,父亲却交给了我一个棘手的活儿。父亲告诉我,公司通过决议,决定引进国际标准的设备,并将使用这套现代化设备的政策交由我来制定。我信心十足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在查阅了各种资料后,我发现这个问题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对于国际标准毫无经验。想到上次融资的事情,我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寻求父亲的帮助。
那天,我夹着一大摞资料来到父亲的办公室,开始向他求教管理之道。
“我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办法制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管理制度来,我总觉得草率地制定一个普通的制度,对于这套价格昂贵的现代化设备而言是一个侮辱,对公司而言更是一个浪费。”我向父亲说出了我的困惑。
“你这样想,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制度如何,最终决定了这套设备的价值如何。生产管理制度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套非常关键的制度。日本人对此研究很深,日本企业也以效率和质量闻名全球,号称‘世界工厂’,要知道日本是一个海中岛国,资源匮乏,但我敢说世界上最有开拓性,组织最有效率,管理最为严格的企业必然在这个岛国上,否则,他们是无法取得竞争优势的。日本人在管理上的这种成就,令美国人大为紧张,却又奈何不得。管理说白了其实就是地域情态,社会人文,以及民族性的组合,若我们将日本的管理模式照搬过来,必然水土不服,如果参照海尔的制度或许会更为有效。另外,任何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就算是专家也未必能够制定出一个完善高效的制度来。”
我翻了翻资料,拿出三页纸递给了父亲,“这是德国方面发来的传真,上面描述了技术参数和使用标准,我已经会同技术专家对这个标准认真审核过了,我们一致认为我们的企业能够适应这一技术标准,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管理。我承认我在解决与国际接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障碍,因为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嗯,能够承认发生问题,就是成为一个真正企业家的前提之一。”父亲赞许地看了看我接着说道,“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什么都清楚,但作为企业家要对许多重大问题进行判断。管理的核心之处在我看来也是判断,许多人说计划如何重要,决策如何重要,执行如何重要等等这些其实都不是关键的管理问题。如果判断出错了,计划必然为行动提供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决策必然会推进它更快地失败,执行则等着苦果子吃吧。所以,判断能力强,是一个企业家极为重要的才能。我们不是技术专家,但是我们可以判断技术专家的建议,我们不是制度专家,但我们能够完善制度,我们拥有的长处是别人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我们可以运用各种资源,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相信你绝对能做到这一点的。”
“谢谢您的肯定。”父亲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对于这个问题,我希望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利用集体智慧来制订一个初步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完善。”
“我完全同意,解决此类问题,专家比你在行,但能够将专家建议和他们的智慧激发出来就需要一个领导者。所以,你最好先拟订一个工作计划并设置项目类别。同时别忘了与预算部门通气,尽量在规定的预算内,将工作高效优质地完成。”
“制定管理制度时,还有其他要注意的方面吗?”我问。
“制定制度不要忘了我们的实际情况,最好是让车间主任和厂长参与政策制定,他们更熟悉基层员工的技术水平,也一定比你清楚,哪个部门实行自动化最有效果,哪个程度的生产量最具效率。在现场负责的人,会比厂长更深入地参与实际操作,估计他们能够为你提供更详细而值得参考的信息。另外,听取品质管理部门的意见,也会对你帮助很大。等你分析过各方面资料,弄清楚每一点后,你就能够心中有数,把握住方向了。最好,此后再到基层听一听一线技术工人的意见,因为他们更熟悉机械。只要能够做到这些,一个效率化管理的制度就具备了雏形。”
“我会去征求基层员工意见的。”我说。
“这样就好,此举还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刺激他们的头脑,同时仰仗他们的经验,让他们为你提供最新的信息。不过你要做到尊重他们的经验。一般来说,基层员工还是比较乐意参与提意见活动的,这样他们会有一种参与感,被人尊重的感觉,也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企业归属感。如果他们的意见被采纳了,还会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嗯,这一点,我已经想到了,不过我还担心有些工人会认为这套设备的到来是辞退他们的借口,如果导致了工人们工作情绪不稳定就不好办了。”我担忧地说道。
“你能这样想很好,说明你想问题已经十分全面了,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你可以提前给他们打一针强心剂,告诉他们不但不辞工,而且会加薪,不但不增加监工,而且还会配备指导员。不过你不仅要考虑安抚工人的问题,还要对设备的折旧期限、零件购买的难易、经销商是不是有售后服务等等问题进行仔细的事前调查。”
“您对员工彼此之间的竞争怎么看?”我提出了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