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人生,尹氏传奇

坎坷人生,尹氏传奇

尹明善出生于重庆涪陵的一个地主家庭,初时家道殷实。他回忆自己童年生活时提到,“我出生的时候家里生活是挺好的,不需要养猪,天天买肉吃也没什么问题。”不过,新中国解放后,他和母亲被发配到郊区的一座山上住。“那段时间,我和5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谋生,12岁的尹明善向一个好心人借到5角钱,卖起针头线脑来。“我手端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几十根针,以批发价卖给别人。”尹明善说,那个时候,他到城里买针,一角钱可以买50根,卖到乡下是每根针一分钱,一次买一角钱的人可以买到20根针,所以利润是很高的。一般一天卖针能赚一角多钱,3天就可以帮母亲买一升米,剩下的还可以买点油盐和菜什么的,他由此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通过卖针,我居然还学到了现在才兴起的资金调用和拆借”。尹明善说,自己一般是先在乡下卖掉针,赚到钱后再到城里进货。一位相识的卖鸡蛋的年轻人则是先到乡下花钱买鸡蛋,再拿到重庆卖掉。于是,尹明善和卖鸡蛋的年轻人商量,采用“融资”的办法,把两人的资金合在一起用。“我把在乡下卖针得来的钱都交给他,这样他可以多收购一些鸡蛋,到重庆他卖掉鸡蛋后再把钱交给我,我又可以多进些针头线脑。”一年下来,尹明善居然赚到当时对于自己来说是天文数字的几十元钱。

有了这笔钱,母亲的生活有了着落,尹明善便来到重庆求学。他不仅考上了公立中学,还因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在校园里,尹明善如鱼得水,高一上学期便自修完高中阶段的所有数学课程,下学期学完了大学数学专业的全部课程,高二时甚至解答出当时数学界的一些顶尖难题。尹明善至今仍感慨道:“如果不是历史的错误,我可能会成为一名数学家。”

然而,1958年春天反右复查期间,念高中三年级的尹明善,因被揭发“有右派言论”而失学;1961年,他因罪名上升为“反革命”而坐了9个半月牢,后来又被发配到塑料厂监督劳动。从此,尹明善历经了20多年“牛鬼蛇神”的日子。

因为尹明善“政治上有问题”,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尹明善便苦中作乐,天天埋在书本里。“有一则寓言说:一只猫刚走进一间屋子,一阵风吹来,门关上了,猫被困在屋里。怨天尤人,困兽犹斗是徒劳的,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的姿态,等待一阵风再度吹开这扇门时,一跃而出。那个时期的我就是这样一只伺机而动的猫。”

1979年,41岁的尹明善终于被摘掉了“反革命”的帽子。尹明善当时就想,“我还年轻!姜子牙81岁出山,我今年41岁,一切都并不算晚。”几年后,他开始自己创业。一颗商业明星由此冉冉升起。

出版行业,第一桶金

1979年可以说是尹明善人生重新开始的一年。这一年他41岁。此前的20年,尹明善一直戴着“反革命”的帽子,整天被“运动”着。此后,尹明善先后做过工厂的英语资料译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教师、重庆出版社编辑。虽然有了较为稳定的工作,但闲不住的尹明善总在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1983年,重庆外办下属的一家涉外科技咨询公司亏损30万元,经人举荐,尹明善走马上任,通过两年的打拼,企业扭亏为盈,盈利100万元。尹明善经商的才能初露锋芒。

1985年底,尹明善毅然决定放弃“铁饭碗”,自己创业。离开涉外公司正式下海创办了重庆长江书刊公司,成为重庆最早也是最大的书商。这期间,他编辑发行的《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发行量突破千万册,掘得第一桶金。该丛书的创意后来还被上海出版界演变为20世纪80年代风靡中国的“五角丛书”。

在出版行业做了3年之后,1989年,已经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二渠道书商的尹明善突然宣布退出出版业。“尽管当时这个行业活跃异常,但已是一眼见底,就当时形势而言,它注定是一个做不大的行业。我退出非常干脆利落,当时有整整一仓库书没销售完,就直接把它们拉到废品收购站卖掉。”

直到今天,民营出版业叫得响的大腕也不多见。尹明善独到的战略眼光当时就已经显现无遗。他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机会。

把握时机,启动摩托

20世纪90年代重庆“摩托帮”闻名全国,摩托车行业两大巨头“嘉陵”和“建设”,加上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都汇集于此。

1991年,一位经营校办摩托车厂的朋友和尹明善聊天时说起,他每个月需要几百台发动机,却要到河南去买,价格很高而质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设是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其他小厂的。身在重庆的尹明善从中嗅到了商机,决定倾注他第一次创业时掘获的20万元资金,进入摩托车行业。

在仔细研究了当时摩托行业的状况并盘算了其间的风险和机会后,尹明善发现摩托车发动机的制造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1992年,尹明善果断注册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在这个租来的不到40平方米的车间里,尹明善向底下的9名员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

尹明善当时发现,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摩托车发动机配件买来,组装了再卖出去,成本只需要1400元,而拿到市场上去却能卖到1998元,这是一条无人知道的捷径,建设集团对此也没有觉察。

过了将近半年时间,建设集团才如梦方醒,下令一个零配件也不能卖给尹明善,而那个时候尹明善自己设计出来的摩托车关键零配件已经横空出世。通过短暂的积累,尹明善有了500万元资金,他下狠心拿出50万元来搞技术开发,研制当时全国独一无二的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接着尹明善又一鼓作气,投资100万元开发出100毫升电启发动机,两个全国第一,一下子就为尹明善赢回3100万元。

“人不出门身不贵,货不出门不值钱。”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众多摩托车企业在国内市场血拼价格,此时的尹明善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海外。2001年,力帆集团出口创汇2.02亿美元,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老大。2005年力帆出口额达2.6亿美元,出口量占到总销售量的35%,利润却占到75%。尹明善对此还不满足,力帆的目标是把国外市场的销售量占到总销售量的50%。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