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这么多年,我们在沟通上遇到过不计其数的挑战。杰夫只能讲一点点基本中文,除了文化差异,语言不通成了他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甚至在我们彼此沟通时,他也常常弄不懂同一句话所意味的截然相反的意思。
一个“国际化的”会议
2005年,我们受某政府协会的邀请,协助他们在北京举办一次高端国际研讨会。主办者希望这次会议可以成为业界最重要的研讨会,为中国和西方产业的领导者搭建一个决策层之间的平台。他们会保证中方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领导者支持并参与会议,并不断重申和强调希望能够办成一届“国际化”的会议。
我们设计了一个极富专业性的日程,安排了来自本土和国际方面的发言人,并通过多重海内外的渠道开始推广这个活动。
团队间的冲突
事情开始向坏的方向发展。协会开始指责我们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在国外推广上,团队管理经费过于昂贵(我们聘请了外籍专家),而且会场过于奢华。他们否决了我们设计的宣传材料,坚持像以往一样自行设计制作宣传品。我们无法让他们明白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以前他们的会议没能吸引到国外业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过了一段时间,主办方又把国内推广也交给我们,因为其内部人员未能按时执行任务。为了保证会议的质量,我们建议把会议推迟。协会领导坚决不同意,因为那太“丢面子”了。他还表示可以只用一周的时间筹备这样的一个会议!我们必须马上做出决定停止产生额外的项目经费,同时仍为他们邀请到一些参加研讨会的海外宾客和本地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