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10)

 

金融全球化对资本和劳动关系的影响

“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金融全球化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过程。

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积累过程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以金融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积累制度。这一制度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国际和国内剥削,改变了资本和劳动力的力量对比,形成了资强劳弱的态势。

(1)资本的地位得到加强。金融全球化极大地提高了资本的自由度,它使资本在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找到最廉价的剥削材料;私有化和股权分散化提高了资本的控制能力。例如,在某些跨国公司中,占有3%~4%的股份即可控股;金融自由化和放宽管制为资本投机、避税、外逃大开方便之门;企业股东特别是大股东的权力得到加强;资本家阶级中食利阶层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使企业上层管理人员成为资本家阶级中最有权力和最具经济实力的成员。据统计,美国100位收入最高的公司总裁的年收入在1970年时,为国民年均收入的40倍,而在1999年则达到1000倍,平均在4000万美元左右,其中10%为工资,其余部分则以期权、股票、奖金等形式支付。

(2)劳动力的地位遭到削弱。在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必须承受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企业外迁,有些部门特别是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工作和生活日益不稳定;劳动分散化、原子化,工会自组织率下降,工人集体谈判能力削弱;社会福利减少,购买力下降,相对贫困化加剧;股市波动,造成所谓“股市失业”。发达国家工人阶级,不仅蓝领工人、移民工人地位遭到削弱,而且白领工人也感觉受到威胁。

(3)资本的收入增加,劳动的收入减少,社会两极分化加剧。法国2007年出版的《资本主义金融》一书对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美国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做了分析。根据美国税收部门的统计,美国目前有98%的家庭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下,其工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90%。资本收入,即股票、债券、利息、租金等只占5%;而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2%),其工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50%,而股票收入大约占18%,其他资本收入,债券、利息、租金等大约占11%。

在美国,1970~2002年,占人口90%以上的家庭的购买力几乎没有增加,而占的富人家庭的购买力则增加了4倍。

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法国经济学家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在他所写的“解放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仅仅依靠再分配是不可能消除社会不平等的,必须从产生社会不平等的源头上消除不平等。他认为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价值的增值过程和形式发生变化、金融资产占有的不平等,以及资本市场大量投机行为的扩大效应,是产生新的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金融全球化只能缓和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它在克服旧有的矛盾和危机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危机。金融全球化产生的新的矛盾和危机,从本质上说,仍然是资本内在的、固有的矛盾的外在化。资本具有权益资本和实物资本双重形式。前者代表所有者的收入权,后者则承担生产的职能。权益资本具有虚拟性,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权益资本相对实物资本具有越来越大的独立性,并取得了支配地位,即所谓的经济金融化。权益资本的价值与实物资本的价值发生分离。“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的人手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投机泡沫就是从膨胀的名义货币资本的“肥皂泡沫”中产生的,而泡沫的破灭则必然引发金融危机。马克思深刻分析了这种危机发生的根源:“正因为价值的货币形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现形式,所以,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