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9)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极不合理,它迫使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不断增加外汇储备。200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万亿美元。这种外汇储备很大部分投资于美国国债,它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繁荣了美国经济。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里茨认为,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被迫储备如此大量外汇的机会成本非常高,因为美国目前短期国债的收益率只有,如果亚洲国家将这笔资金投资于国内经济,回报率将在10%~20%之间。斯蒂格里茨认为,“世界金融体系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体系—理论上富国应向穷国输出资本,但在目前的体系中,却是穷国向富国输出资本。”过多的外汇储备都是“不能支出的收入”,因此很容易引起通货紧缩,从而加剧世界金融的不稳定性。

(5)美国利用军事霸权捍卫金融霸权。美国的金融霸权是美国在全世界经济利益的最高体现。为了捍卫这个霸权,美国建立了世界最庞大的战争机器。美国的武器销售量占全世界的50%以上。美国金融垄断资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美国政府的军事订货生存的,它的经济利益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美国的金融霸权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它受到威胁时,美国不惜发动战争。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金融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始终代表发达国家利益。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这个矛盾在金融领域表现得十分尖锐。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其实质是经济殖民主义。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则是推行这一政策的重要工具。

在金融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被边缘化。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的优势也正是不发达国家的劣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远未达到成熟程度,它们没有完善的避险机制和监管体制,无法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一体化。此外,发展中国家也缺少实力雄厚、可以参与国际投融资活动的工业集团。因此,总的来说,世界金融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排斥的。

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金融全球化,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其手段是:第一,鼓励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进行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即私有化改革,并由发达国家提供贷款援助,但实际上改革的利益落入少数金融买办资产阶级和外国投资者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以阿根廷为例,在2002年金融危机爆发时,阿根廷国家外汇储备告罄,但私人境外存款却高达1510亿美元。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控制石油、金属和其他利润较高行业的金融寡头在国外账户上的存款大约有1600亿美元,据特洛伊卡-迪亚洛格经纪公司透露,俄罗斯每年外逃的资本保持在200亿美元左右。第二,债务剥削。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以低利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债务服务。其目的是为本国商品寻找销售市场并使债务国在经济上依附于债权国。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本国经济的需要(抑制通货膨胀),发达国家大幅度提高利率,例如法国的利率从1981年的2%,提高到1997年的6%,从而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成倍增长。1982~1998年,发展中国家债务增加了3倍,从5000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债务国利息不堪重负,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债务利息占其出口收入的40%。第三,国际游资的冲击。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市场积聚了数十万亿美元游资,它们使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时面临极大的金融风险。第四,国际组织的干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制定的私有化改革计划、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处理金融危机的方案等都是为发达国家利益考虑的。例如,它们为1988~1995年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私有化计划,使这些国家出售了近11 000亿美元的国有资产,其中50%以上都成为跨国公司的利润。它们在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时,往往提出附带政治条件的援助或开出错误药方,进一步摧垮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然后由国际资本以低廉的价格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并购。2007年10月上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承认,在金融自由化条件下,该组织无力抵抗强大的私人垄断资本,今后只能利用其知识和技术优势开展咨询服务。总之,金融全球化已经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