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气预报》30年的怀旧线索(1)

 《天气预报》节目的生日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只能通过广播和报纸了解点儿天气。

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很简短,《人民日报》上有北京地区的24小时预报。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夜里,南转北风一二级;白天,北转南风二三级”。

那时候,广播里天气预报的语速是非常缓慢的,是以记录速度进行播报的。有点像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一边听、一边记录广播中的各种暗语。

那时候广播中的天气预报,也的确有些暗语的味道。例如,5 500米高空、冷涡、切变线、700毫巴等专业术语。能100%听懂当年广播天气预报的人寥寥无几,宋英杰回忆说,他就是听天气预报长大的,但没听懂天气预报就长大了。

与1956年问世的报纸和广播天气预报相比,电视天气预报显然很年轻。而当一群年轻人着手考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历史的时候,发现确凿的史料很少很少,《天气预报》节目的生日成了一件悬案。

于是大家像考古系学生一样,走访、查阅、勘验,最终得到的确切答案是: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诞生于1980年7月7日。显然《天气预报》也是一位80后!

20世纪80年代的专家主持

最早在节目中播报天气的主持人是当时中央气象台年轻的预报员,现在是数字频道—中国气象频道的总顾问,他叫韩建钢。在单位里他早已升任“老韩”了。

据老韩回忆,节目开播最初,每天的文稿都是由气象台负责撰写,然后传真给电视台;所使用的图仅仅是一张24小时预报图,没有什么技术含金量,每天都用手绘完成(铅笔画好之后再用鸭嘴笔描粗),画好后中央台派车来取;再说主持人,由于电视台是首次创办这样的专业节目,又赶上汛期的复杂天气,中央台希望气象台派人来播讲,老韩和李媛就成了最早一批气象专家主持。那时候可没有专业化妆师,都是播音员之间帮忙简单抹两下,就直接上镜了。

现在看来当时的内容和形式真是简单至极,不过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天气预报》一开播就是直播状态,播讲时段是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后。因为国际新闻是提前录制好的,利用两三分钟播放国际新闻的间隙,气象主持人和工作人员赶紧到直播间把预报图纸挂在浅色的黑板上,待国际新闻一播完,马上切回镜头开始直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