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出口的形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它同时也是个机遇。即便没有出现劳工、原材料费用的上涨、汇率上升等影响,中国出口企业迟早也要面对现在的问题。
一些专家分析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生存日益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也为产品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为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其调整企业结构、节能减排,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已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并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
据《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中国面临的出口困局,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不久前,中央高层、各相关部委曾多人次频繁前往东部沿海省份调研。许多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从中看到了政策调整的希望。
商务部已经表示,将在2008年下半年适时对困难行业和企业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央行则已于8月初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全国性商业银行调增5%,地方商业银行调增10%,并于9月15日同时下调“两率”。
各地政府也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广东省政府集中安排资金3.1亿元,用于扶持省内企业外贸出口。2008年下半年,还将对建筑陶瓷及部分钢铁制品、纺织服装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给予2.3亿元的资助,鼓励企业开拓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支持自主品牌创新和扩大出口。
无锡市也将投入1亿元资金建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创业扶持工作。创业、招工、用工、信贷,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多个环节都能享受政策调整的优惠。
浙江省正在尝试以政企联手、企业互助等各种形式发行“救助基金”,以帮助小企业渡过资金难关。这是政府扶持资金资本化的一种创新,意在及时帮助濒于危境的民企化解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2008年10月份起,杭州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按15%的优惠税率缴纳所得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说:“除了政府的扶持外,企业更需要学会自救。要根据自身的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打造自己的品牌。”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继续坚持贸易结构优化的调整,坚持限制“两高一资”产品措施的大方向不会变,因此,企业在技术、营销、品牌上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才是长远发展的硬道理。
举步维艰思对策
在美国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我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 738亿美元,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降低它们对我国的进口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