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来看,关于企业在美国福利国家中所扮演角色的固有观点是冷战的产物——是长期努力维持资本主义的一个工具。但是冷战在20年前就已经结束了,全球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2008年政府拯救金融部门遭到了批判,但现在美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概率近似为零。但是,工人们的忧虑导致美国成为保护主义者的风险却很大。即便现在医疗保险支出已经超出了利润,美国企业仍然没有反思其职责。很显然,许多知名企业的主管以及共和党人都认为这种以雇主为基础的模式不应该发生太大的变化,而民主党人则认为应该使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不再符合企业或者国家利益的模式,起源于我们原来做事的方式。我们将看到,今天商界领袖所描述的巨额“遗留成本”根本不是“贪婪的工会”所遗留下来的,而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的遗产,该战略旨在避免企业在为普通美国人提供经济安全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恐惧的代价
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仍然与杰弗逊式(Jeffersonian)的自耕农经济理想十分相似,根本不存在与工作相关的“福利”。那时候工作就是福利。但是内战结束后,美国这个精神饱受创伤的民族制定了为退伍军人、寡妇及其他无依无靠者提供补助金的相关法律。从此,为那些不能工作的人提供帮助的想法植入了美国文化。在私营部门中,当时的工业巨头铁路部门首先开始实施补助计划,为那些年事已高、工作效率低的人提供补助金而不是简单地将他们解雇,成为减轻其生活负担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如果简单地将他们解雇不但很残酷,而且会使留下来的人士气低落。同时,铁路部门和其他大企业也把补助金当成留住熟练工人的一种手段。
到大萧条时期,补助金是企业提供的最流行的财务福利。但是,1890~1930年期间,在宝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国家收银机公司、庄臣公司、丹尼逊制造公司以及法林百货公司等大公司也出现大量其他形式的福利。这些新计划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雇主提供住房、娱乐、教育培训到午餐室,再到带薪休假、抵押贷款援助和健康、安全的车间环境等。雇主们就像封建领主统治自己的臣民一样大搞家长式管理。尽管这些福利从未惠及大部分美国人,但是著名的“福利资本主义”(welfare.capitalism)运动给大企业、学术界以及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