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3)
白话史记(上中下)
司马迁
“从前五帝的疆土有千里,外面是侯服、夷服,诸侯有的称臣入贡,有的却不臣服,在上的天子无法控制他们,如今陛下您兴正义的大军,诛杀暴乱的贼子,平定天下,分国家为若干郡县,法律政令统一,这是上古以来从不曾有的功绩,连五帝都赶不上呀!臣等谨与博士商讨结果:‘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尊贵,臣等冒死呈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叫朕。’”始皇说:“去掉泰字,留用皇字,再采行上古帝王的名号,叫做皇帝,其他就依照你的建议。”于是即以天子之命说:“可”。同时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又颁布命令说:“我听说远古的时候帝王只有号,没有谥,到中古既有号,死了以后又根据生前的事迹取一个谥,这么一来是做儿子的批评父亲,做臣子的议论君王,实在不应该,我认为不可如此做,从现在起废除谥法,我叫始皇帝,后代子孙就用数目计算,从二世、三世一直到千千万万世,传到无穷尽。”
始皇又推演金木水火土五德终始相次的顺序,认为周是得到火德而统治天下,秦是代替周的火德而兴起,依照周所不能胜过秦算起来,现在应属水德的开始。于是改建亥之月为正月,开始让群臣在十月入朝庆贺,衣服、旄旌、节旗都以黑色为贵,数目以六作标准,符信、法冠都是六寸,车广六尺,六尺叫步,乘马六匹,把黄河改名德水,作为水德的治天下。(从《考证》说)因为水是阴性,主刑杀,所以刚强坚毅,乖戾深刻,一切事务都依法办理,苛刻而没有仁爱恩惠和道义,以为这样才配合五德之数,因此急急于用法,犯罪的人拘禁很久也不释放。
丞相王绾等对始皇说:“各国刚消灭的时候,燕国、齐国、楚国因为地方太远,未尝设立王,没有人去镇压,请封立几个儿子,希望陛下能应允。”始皇把这个建议交给群臣商讨,群臣都赞成,认为是便宜之计,廷尉李斯建议说:“周文王、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及同姓诸侯很多,然而到了后来彼此疏远,互相攻击,好像仇家一般,诸侯彼此你打我杀,周天子都无法禁止,现在仰赖陛下的神明睿智统一全国,分别设置为郡县,诸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地赏赐,这样很容易管理,天下没有二心,这才是安定国家的方法,设置诸侯并不适当。”始皇说:“前些日子,天下困苦,战争不止,就是因为有诸侯王存在的关系,幸好凭恃着祖先的威灵,国家才安定下来,再度分封诸侯,是自己树立敌人,要求得安宁,岂不是困难吗?廷尉的建议很对。”
于是把天下分成三十六郡,每郡设有郡守、丞尉、监御史,改称老百姓为黔首,赐人民饮酒,没收天下的兵器,聚集在咸阳,把它熔化掉,铸成钟鐻一类的乐器,又造了十二座铜人,每一个有千石重,放置在宫廷里。(从《札记》说)同时划定法律制度,长度重量容量的标准,车辆道路的大小,废除各国不同的文字,采用统一的隶书。秦的版图:东到东海以及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到日南郡的北户,(从《集解》说)北方据守黄河作关塞,依傍着阴山一直到辽东。把国内十二万户权豪富贵的大家,迁居到咸阳,各先祖的庙陵以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河的南岸,秦国进军六国时,每攻灭一个国家,便模仿该国的宫室制度,在咸阳北阪附近仿造,(从叶昌炽说)南方面临着渭水,从雍门向东一直到泾水、渭水交会之处,东西八百里,离宫别馆林立,又架木为桥成为道上之道,周围建筑楼阁宫殿,彼此相连,把从诸侯国掳来的美女钟鼓填置其间。
二十七年,始皇到陇西、北地巡行,一直走到鸡头山,回程经过回中,在渭水南方修建信宫,不久又把信宫改名极庙,象征天极。从极庙打穿道路直通郦山,又建盖甘泉宫的正殿,在驰道外筑垣墙,从咸阳一直连到此地。这一年,普赐天下民爵一等,又命令开辟天子巡行天下的大道。
二十八年,始皇到东方的郡县去巡狩,登邹峄山,在山上树立石碑,和鲁地的读书人商议刻写石碑来歌颂秦的功德,并且讨论有关封禅以及望祭名山大川的事宜,于是爬上泰山,树立起石碑,筑了土坛祭祀天神,下山的时候,忽然风雨大至,只好停息在树下,因此封这树为五大夫,又在梁父山刻写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