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从传统体制中挤出来的企业家,在一穷二白的现代国民生活面前,几乎是一个战略家。他生产出了现代国民可食之精盐,但面对外人所说的“中国人只知道盐是吃的,不知道盐还能干别的用”,范旭东又向其他盐制品进军,如酱油业,最重要的,范自承:“我去欧洲考察以后,越发感到一个国家若无制碱工业,便谈不到化学工业的发展。我之所以先创办久大精盐厂,正是为下一步变盐为碱,然后再发展中国的制酸工业,孕育强壮的中国化学工业之母。”
1918年 11月,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召开成立大会,招募银元四十万。范旭东被董事会推选为总经理。但制碱比制盐更为艰难。外国人封锁关键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又缺乏资金,股东纷纷退出,永利几乎面临破产。1921年,为了摆脱困境,范旭东派陈调甫赴美考察,并委托他在美国物色人才,以高薪先后聘请了留美化工专家侯德榜和美国工程师李佐华,在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技术难题后,永利于 1924年 8月开工生产。但六年的设计安装耗资 160万元,出产的碱完全不合格,碱厂被迫停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垄断中国碱业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见永利公司受挫,趁机要求收购。1925年,各路军阀先后多次勒索已经“成名”的范旭东,在一次被绑票事件中,军阀讹诈久大十三万元之多。范旭东被救出后失声痛哭,感叹在中国办工业之艰难。
由于侯德榜等人的努力,制碱失败的原因被找出,1926年 6月,永利厂重新开工,每日生产优质纯碱达三十吨以上。8月,“红三角”牌纯碱参加在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一举获得金质奖。卜内门公司不甘心它在中国被永利取代,又使出了降价抛售的手法,范旭东利用中日两国市场的轻重缓急得失,成功击败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市场的企图。后来人把范旭东这种“调虎离山”或“围魏救赵”之策,当做商战成功的典范。
永利办起来之后,范旭东又开始着手创办制酸工业。1929年1月,范旭东向国民政府的实业部提交报告,计划发展纯碱、硫酸、合成氨、硝酸等工业。1933年 11月,范旭东正式呈文政府备案承办硫酸铔厂。1937年 2月,一座远东第一流的大型硫酸厂,在南京大厂镇顺利落成。日产硫酸铔二百五十吨,硝酸四十吨。范旭东把酸碱称作化工的两大翅膀,他为此说:“中国基本化工的另一只翅膀生长出来,从此海阔天空,听凭中国化工翱翔!”
但国际国内环境并不容许范旭东的民族工业发展战略。“七?七”事变后,当时在整个亚洲都首屈一指的“盐碱大王”范旭东和他的化工厂,因能生产化工产品和军需物资,让日本人心生觊觎。塘沽沦陷后,日军把“久大”、“永利”两厂包围,派出代表,要求合作,遭到严词拒绝,结果被强行接管。范说:“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为了不重蹈覆辙,范旭东决定南京硫酸厂搬迁,凡是可以搬动的机器材料、图样、模型都抢运西移,笨重无法移动的设备,则将仪表拆走,其余拆下投入长江。在西迁的路上,他鼓励员工说:“这不是逃难,是创业。”
从 1914年到 1937年,范旭东以个人的努力,打造出中国的现代基本化工业。在国难家仇面前,他重新创业,决心为中国再创一个化工中心。从头再来虽然“豪迈”,却是辛酸的。当时国民政府虽然答应给予贷款两千万元,但直到 1939年底才定下合同。范旭东从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由于日军的封锁,运往四川异常困难。1940年,驻越南的法军投降,范旭东途经越南的机器五百吨被日军拦截。其他器材不得不改由路程更长、路线更崎岖的滇缅线内运。为此,范旭东亲赴美国,购置载重汽车二百辆,又转赴仰光进行运输准备。虽然历经千辛万苦,范旭东购买的设备还是未能运抵四川。
范旭东选定的碱厂厂址设在四川省犍为县岷江畔五通桥的老龙坝,为纪念塘沽的事业,他将老龙坝改名为“新塘沽”。五通桥的盐源比不上塘沽,井盐跟海盐差别很大,塘沽的制碱方法必须改进。为了提高食盐的利用率和减少污染,1938年 8月,范旭东派侯德榜等人到欧美考察,侯德榜不负厚望,经过五百次试验,新法制碱终于宣告成功。1941年 3月,范旭东集会宣布将新的制碱方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侯德榜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侯宝林在相声里就说过侯德榜,“他做的碱疙瘩好吃。”
贤人第十八 范旭东(2)
中国男
余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