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人第一 龚自珍(1)

  衰世中的男人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为嘉道间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重要人物。主张道、学、治三者不可分割,开知识界“慷慨论天下事”之风。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建议加强战备,不与英国妥协。哲学观点上持“性无善无不善”说,反对孟子“性善”和荀子“性恶”说。主张“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强调改革的必然性。代表作有《尊隐》、《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这个天才既无能贡献于国是,又无能跟他身处的文明决裂。只能把精力发泄到别处,所有传统文明最好的或最猎奇的心态世态他都经历过了。
  
  ◎看上去一切都像是“盛世”,然而人的廉耻心、上进心、作为心都被束缚、被剥夺殆尽,整个社会在骨子里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只剩下按本能行事,一片“万马齐喑”的局面。
  
  对文明衰败的感受是近六七百年以来中国天才们共同的感受,除了明清华夏变夷之际带来的挑战而出现了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这些个人的匆促应对外,中国一流男人最好的人生状态就是生活在梦中,汤显祖临川四梦,曹雪芹红楼大梦,容若公子的浮生一梦,等等。这些天才们在文明的铁屋子里无可展示才华,苦闷无已,只好在梦中成全自己。不能做梦的人只有痛苦、变态、偏执。朝政、士林、世风、文明方式的衰败导致了一流的天才们转移、升华、自杀。西方“黄金时代”后期的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最为人惊异的就是可以移用东土来解释我们文明中的男人。历史的诡异还有,最早叩开国门的不是道德文章,而是礼仪信仰,是食货贸易,是文明模式的对话可能性以及背后的硬实力 --炮舰。文明的对话,在相当的意义上,相当于网络时代的流行语 --“见光死”,那些把存天理灭人欲追求到极致的文明只能在黑暗中生存,一旦见到文明的人性之光即会死去。
  
  幸运的是,在这种文明衰败并且要见光死之际,汤显祖的梦已经做完了,李贽自杀了,徐文长疯了,顾、王、黄们的眼泪也哭干了,容若公子夭折了,曹雪芹的红楼不了也了了。他们都没来得及更痛切地感受做一个华夏文明人的耻辱和败落。第一个感受这种耻辱和败落的天才男儿是龚自珍。
  
  龚自珍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祖父龚敬身官至云南楚雄府知府,他的父亲龚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可以说祖、父皆为显宦。他的外公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这个天才一开始就不为当时的学问所束缚。文明方生方死之际,最好的人才都只是忙于考据、训诂、皓首穷经。龚自珍的耻辱感是强烈的。1812年,他二十一岁,新婚蜜月,曾和妻子泛舟西湖,并作词一阕《湘月?天风吹我》,其中有“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等句子,既有满腹的抱负,也流露出文人伤感的气质。
  
  康乾盛世之后的国家臣民心态封闭得可以,盛世中的文字狱使得一般读书人都不敢谈论经世之学,而只得埋头于古籍中去搞考据训诂,致使学术界、思想界死气沉沉。而欧洲正在发生民族国家的争霸。1815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缔结“神圣同盟”,拿破仑颁布了他一生自豪的法典《法国自由宪法》,虽然同一年他被迫下野并遭流放。1815年的龚自珍仅二十三岁,就完成了《明良论》四篇,其二开篇即是“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他描述的士林状况:“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段玉裁在看到《明良论》后,欣慰道:“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髦(耄)矣!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恨矣。”段器重这个外孙,称许少年自珍的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诗文则为“银碗盛雪,明月藏鹭,中有异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