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5)

然而这些并不足以难倒周恩来,从他入学开始,便住宿在学校里,每天起床钟一响就立刻起床、跑步,保持着在沈阳上小学时锻炼身体的习惯。一开始,周恩来的英文很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到第二年,他的英文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小说的英文原著他也能看得懂。

周恩来不光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他还喜爱读课外书,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在这些书报中,周恩来获得了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自己的眼界。

在上学期间,周恩来还写过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论文,在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乎将来。”因为周恩来勤奋苦学,品学兼优,校长特别喜欢他,称他为南开最好的学生,同时还破例免去了他的学杂费。年轻时的周恩来,成了青年人学习的好榜样。

励志课堂:

席勒曾经说过:“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人不能奢望同时是伟大的而又是舒适的。重要的是要勤勉,因为只有勤勉,才不仅会给人提供生活的手段,而且能给人提供生活上的惟一价值。”勤奋是伟人不可获缺的重要品质之一,如果没有勤奋,没有机遇,没有热情的提携者,你就是再有天才,也只能默然无闻。

 9.齐白石挂角读书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更是诗、书、印、画都十分精通的千古伟人。齐白石一生勤奋,砚耕不辍,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创作多得惊人,好得出奇,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

齐白石出身贫寒,11岁就开始打柴、放牛、拣粪,13岁就扶犁、插秧、收稻,但他并不放松学习,“牛角挂书牛背睡”(齐白石晚年回忆诗),说明了幼时读书之勤。15岁时,家里送他学木匠,这本是个养家糊口的手艺,木匠虽说为百工之首,比篾匠、泥匠、瓦匠略胜一筹,但也是在“匠”之列。但他出奇地勤奋,成为方圆百里有名的“芝木匠”。

一天,齐白石在山上专心读书,忘了砍柴,粪也拣得不多,吃完晚饭又提笔写字时,他祖母就叹息着说:“伢儿,你投错了人家。”对于这一儿时经历,他在《自状略》中这样写:

王母(即祖母)曰:“今既力能砍柴为炊,汝只管写字。俗语云:‘三日风,五日雨,那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孙奈何?惜汝生来时走错了人家。”于是将《论语》挂于牛角,日日负薪,以为常事。可见,齐白石在砍柴的时候都不忘了勤奋苦读。

励志课堂:

正因为齐白石勤奋刻苦,才最终从一个牧童而为木匠,由木匠而为雕匠、画匠;由于有这种勤奋和思考的精神,才有他中年时期的“五出五归”,实现了由画匠到画家的转变,这是质的飞跃;正是由于这种勤奋和思考才有他60岁时的“衰年变法”以及名扬中外的艺术成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