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从头到脚阅读我们的身体,体悟保健养生之大道

人体本身就是最和谐的存在

在中医理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人体各系统固有的机能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此平衡下人体本身就存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力以及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和自愈能力。也就是说,人体本身就是最和谐的存在,它不需要外在的东西,只依靠自身的能力就可以达到和谐。

那么,人体内部这种和谐的存在是靠什么来维持的呢?中医把这一切归结于脏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古代的中医学家将五行理论整理后,再依照各个脏器的特性对应到五行之中就得出了: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在五行学说中,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传统中医理论正是根据五行学说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如木克土,联系到五脏,肝属木,脾属土,那么肝就可以抑制脾,所以中医治疗脾脏方面的疾病往往是肝脾共治,这也是 “扶土抑木”的原则。再比如,肝色属青,味属酸,如有面色发青、喜食酸味等症状,一般也可诊断为肝经受病。

五行生克的关系,也经常用于精神对五脏功能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治疗精神性病症。

在五行关系中,讲究的是平衡,如果五脏中的任何一个脏器的能力较其他脏器强或弱,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例如夏天天气炎热,在这个季节自然容易产生心火太旺的症状,但是冬天肾气不足时,水克不住火,也会导致心火太旺。所以,心火旺的人冬季就应该早睡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多晒太阳,以保养肾阳。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体本身其实就是最和谐的存在,五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生相克的,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只有人体内部的五脏达到了平衡,我们的身体才能处于一种自然的健康状态,而其中任何一方出现了问题,就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从而引发疾病。

保养的终极目的:激发人体的自愈潜能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皮肤划破一个小口,过几天自己就好了,甚至连伤疤都不会留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用吃药也不用包扎,那伤口为什么自己就好了呢?这就是人体自愈力的一个最直观的表现。

中医治病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三分病、七分养。就是说,对于身体,我们的重点在于养护,不要过于依赖药物的作用,因为药物只是起到激发调动元气的作用,从而帮助身体恢复健康。如果元气耗尽了,吃再好的药也没用。而我们对身体的养护就是在养元气,因为元气是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人活着就是不断耗散元气的过程,元气充足人就能健康长寿,元气耗尽人的生命也就到头了。所以我们要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好好养元气、养身体,这样就能很少生病,即使已经生病的人也会慢慢好起来。例如让患糖尿病的人天天去爬山,过一段时间他的尿糖就正常了,因为糖尿病是脾湿造成的,常爬山能让脾的功能恢复正常。这就是把人体的自愈潜能激发出来了,如果你总是吃药,自愈力根本得不到发挥,慢慢它也就懒惰了,不起作用了。

其实,所谓人体的自愈功能,科学的解释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的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这看上去很深奥,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

譬如,糖尿病人的血糖经常会因为饮食或者某种因素暂时性地升高,此时,胰脏大量地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一旦血糖过低,副肾又会分泌副肾上腺素,以提高过低的血糖。另外,天冷时,血管会自然收缩,毛孔也会同时收缩,减少散热面积,以便阻止热量散失;天热时血管又会自动扩张,毛孔也会同时张开,汗腺大量分泌,以加速散热,自动调节身体的温度。

当我们误食腐坏的食物时,人体会自动开始呕吐、下泻,加速排泄的自然功能。如果感染了细菌,白血球就会进行吞噬或者借由发烧完成杀菌的工作。身体因为原本就具有解毒、排泄异物、免疫、组织再生等自净作用,所以几乎所有疾病的症状,都是为了治疗身体的病状所产生的自愈能力。

当然,自愈功能的作用是相对的。得了病光靠自愈力硬扛是不可取的,自愈力和免疫力有关,当免疫细胞抵挡不住病毒时,就需要借助药物。不过最好的药物依然是以食物为主,一般情况下,通过营养素的补充,可以对抗大多数疾病。中医就是通过饮食、运动等科学的养生方法来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即使已经染病,中医也不提倡使用药物,而是通过按摩经络、刺激穴位等自然方法调动身体的自愈功能来对抗疾病。而中医的这些方法和原则,就是我们进行日常保健的终极目的。

日常的保健或许不会在短期内让我们的身体状况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身体的抵抗力越来越强了,以前从来不会“缺席”的流行病也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即使有些小病痛自己也能“扛”过去了,爬几层楼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气喘吁吁了……这就是保健的重要意义所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