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味年来薄似纱 第六节(1)

杨耕与李富强的第二次见面约在了商州一家颇为雅致的湘菜馆里,赵世友和小戴也作陪。今天的李富强终于脱掉了工作服,一件圆领的咖啡色毛衣显得很随意,相比之下杨耕的西装领带就有些过于严肃了。不过,杨耕倒觉得挺合适的,因为在他看来,有些话是必须穿着西装说的。

寒暄过后,杨耕明感觉出李富强比上次见面时亲近了不少,看来赵世友这几天的工作颇见成效。

“李部长,这段时间应该比较累吧?”落座后杨耕一边用热毛巾擦着手,一边问道。

“别叫我部长了,就叫我李工吧,公司人都这么叫,听着顺耳。”李富强打着哈哈。“从上次会议到现在才一周时间,飞捷、弘智、凯马的人跟走马灯似的,天天在我们信息中心转,我都有做上帝的感觉了。”

杨耕知道,李富强有意没提瑞和,但是赵世友去的次数一定不比别人少。不过听到飞捷等几个公司的名字,还是习惯性地想接着往下问,刚要开口,赵世友却端起了酒杯。

“来来来,按照规矩,杨总要先带三杯酒。”商州的酒文化是极负盛名的,规矩也是极多,开始之前主陪要先带三杯酒,接着是坐在主陪对面的副陪。如果是啤酒的话必须六杯酒全干,一轮下来,饭才算吃到高潮。

当赵世友喝下最后一杯酒完成副陪的职责后。杨耕看到李富强的脸色已经可以直接上台唱关公了,感觉时机差不多,便开口问道:“李工,对这几家有什么看法?”

“大家各有优势吧。”李富强打了句官腔。看来头脑很清醒,喝得还是不够多。

“你是专家,你觉得他们各自的优势在哪里?”赵世友拿起公筷,夹了一筷子笔筒鱿鱼,放到李富强的盘子里,这也是规矩之一。

杨耕对这些规矩的抵触情绪很大,但是大部分时候又不得不做,因为‘规矩’往往就是‘面子’,而‘面子’这个东西在中国是一定要给的。

李富强看起来有些意气风发,接口道:“最近弘智来了两次,给我演示了他们的软件。”

杨耕听到这,心中一喜,知道弘智又办错事了。便随口问道:“你感觉他们的软件怎么样?”

“感觉问题还是很多,一些细节方面,比如倒冲发料,都没有。看来和我们的实际业务要求还有差距。”果然,李富强表达了不满。

“是啊,这些细节可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成功,一定不能大意。”赵世友加了把火。

“所以,我觉得弘智问题挺多,凯马倒是对生产很精通,他们的顾问给我们讲了堂课,在理念方面给我们冲击比较大。”李富强随口说道。

“是吗,都是谁在听?”杨耕警惕的问道。

“也没有谁,就我们部门的几个人。”

杨耕松了口气,马上打了个预防针:“是啊,管理软件对中国企业来说还是个新概念,其逻辑也是非常严谨,我刚接触的时候也是感觉非常新鲜,但是好的东西要想落实,却是任重而道远啊。”

李富强端起酒杯,朝向杨耕,脸上浮起笑容:“杨总,上次和你聊,感觉很有收获,不过有个问题还想请教。”说完和杨耕碰了一下杯,自己先喝了一口。

“你太客气了,有什么能帮你的,你尽管说,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杨耕一饮而尽,等待着下文。

“这个项目远比我想象得复杂,各种因素特别难把握,技术和应用还好一些,各种其他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杨耕凝神看着李富强,问道:“其他因素主要是指什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