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夏日的一天,在中环文华酒店一间幽密的客厅里,李嘉诚悄然约见“船王”包玉刚,提出了上述构想。包玉刚投身航运 20多年,纵横四海,却一直苦于没有自己的码头,长期以来,他庞大的船队总是使用别人的码头和仓库,颇有寄人篱下之感,大量的利润也白白流失了。因此,他对拥有自己码头的重要性的感受比谁都深切。他也确实早就盯上了九龙仓,而且也买下了不少股票,但尚未达到与怡和竞购的份额,现在有此“空档”,岂能无所作为,让到了眼前的良机白白溜走?
当然,包玉刚也非等闲之辈,在赴约之前他就已经揣摩到李嘉诚的想法。对于眼前这位比自己年轻十岁,风头正旺,而且实力和成就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地产大王”,包玉刚一直颇为欣赏,他对李嘉诚的这个一箭三雕的妙招、绝招连声称赞。两人一拍即合,当场成交,同时约定不向新闻界透露任何风声。
就这样,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宣布他以及其家族已买入了 15%~ 20%的九龙仓股份,九龙仓集团也不得不正式对外宣布,包玉刚加入九龙仓董事局。
不久,九龙仓收购风云再起,该股牌下出现一个“神秘买家”——置地公司。置地公司是怡和财团属下的另一个主力,是香港的地产大鳄,与九龙仓并称为“怡和双翼”。置地公司此时对外公布,自己购入怡和证券所控有的九龙仓股份,且目前持有九龙仓股份已上升至 20%。这个份额与包玉刚十分接近。可是包玉刚又岂是平庸之辈,在置地公司增购九龙仓股份期间,他同样也在市场上暗中收购九龙仓股份。到了 1980年春,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突然对外界宣布,自己已经控制了将近 30%的“九龙仓”股票。这相比置地公司手中的 20%,占有绝对优势!
一直被搞得团团乱转的九龙仓董事会主席纽璧坚,被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个自大的英国佬,当然无法接受被华人“骑在头上”的事实,经过一番密谋,纽璧坚和他的智囊团制定了一套“周全”的反攻策略。
1980年 6月,包玉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环球旅行。他要先赴法国巴黎,作为国际油轮协会的主席,参加该协会在那里举行的会议。接着,他要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参加一个银行界的重要会议。再从那里到伦敦,时间恰好是中国的端午节,那里的华人将举行一个规模盛大的“龙舟会”,他要去捧场,并且他还约好了英国石油公司董事长彼特?沃尔特,准备打一场高尔夫球赛。最后的安排则是飞越大西洋,到中美洲会见墨西哥总统保迪罗。
纽璧坚就是要趁包玉刚环球旅行的机会,发动雷霆一击,收复“失地”,让包玉刚也尝尝晕头转向的滋味!他们暗地里悄悄打听到了包玉刚此次环球之旅的行程。当包玉刚乘飞机离开香港的时候,他们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酝酿已久的“九龙仓股票反购战”。
纽璧坚的第一步棋是股票的占有份额,他把怡和财团增购的份额确定在 49%。这样,一来可以回避 50%全面收购的临界点,让自己立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二来又可以令包玉刚陷入进退两难之地——如果不跟进,就得认输;如果要跟进,持股量必须超过 49%,而突破了 50%的临界点,便属于全面收购,这样就需要牵动近百亿资金,任谁也吃不消。这看起来似乎倒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妙招”!
审时度势,船王转型(3)
亚洲华人企业家传奇
牟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