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韬略,成就“百业大王”(2)

  20世纪 60年代后期,印尼经济开始复兴。 1967年,林绍良迎来了事业上的又一个高速发展期。这一年,在战争中和他结为生死之交的苏哈托出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二任总统,次年,苏哈托政府颁布了《国内投资法令》,鼓励社会各界大力投资兴业,开展经济建设,这也为包括华人在内的国内外企业家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林绍良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利用他与苏哈托总统以及其他军政官员的良好关系,在事业上大展拳脚,以实现林氏企业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1968年,林绍良旗下的美卡有限公司和默朱布阿有限公司获得了政府核准的丁香进口专营权。林绍良得以继续经营自己所熟悉的丁香生意,并迅速雄霸市场。到了 1986年,林氏集团旗下公司进口的丁香量,已占据非洲盛产丁香的马达加斯加和桑给巴尔总产量的 90%之巨。林绍良也成为了印尼家喻户晓的“丁香大王”。
  
  印尼原本是个条件优越的农业国,但因长期受殖民主义单一经济的影响,粮食不能实现自给。独立之后,虽然有不少国家给予印尼经济上的援助和支持,但政府每年还是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面粉等食品,这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一大负担。面对这一问题,林绍良向印尼政府提议建立自己的面粉加工厂,加工援助国送来的小麦原料,以此来缓解印尼国内过度依赖进口的问题。
  
  政府很快采纳了林绍良的建议,并将全国面粉生产 2/3的专营权交给他。为此,林绍良投资 10万美元,再加上印尼国际银行给予的 280万美 元的贷款,创立了波戈沙里公司。
  
  当这座印尼历史上的第一座现代化面粉加工厂在雅加达建成时,苏哈托总统亲自到场,主持了落成典礼。随后,林绍良又陆续建立了两座现代化的面粉加工厂。在此后 10年中,林绍良的面粉公司所生产的面粉已达到国内需求总量的 80%以上,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面粉公司。林绍良也在获得了“丁香大王”之称后,再添一桂冠,成为印尼首屈一指的“面粉大王”。
  
  在此之后,林绍良依靠自己所获得的多项专营权,围绕食品行业开展一系列投资,成功占有了印尼 90%的方便面市场, 35%的牛奶市场以及超过 30%的食用油市场。仅在粮油食品行业的发展,就足以令林绍良称雄商界,呼风唤雨。
  
  1975年,鉴于《印尼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后,外资、合资企业纷纷投产,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林绍良敏锐地预感到已经被冷落很久的建筑业必将渐渐复苏,并兴旺发达起来。于是,在苏哈托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林绍良出资 1亿美元,建成了年生产能力 100万吨的狄斯丁水泥厂。 1978年林绍良又投入巨资创办了年产 200万吨的大型水泥厂。仅仅三年时间,他旗下的水泥公司所生产的“三轮牌”水泥的年产规模就提高到了约 1000万吨,控制了印尼全国水泥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印尼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并由此推动印尼成为东盟国家中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出口国。林绍良的王冠也因此再添一顶——“水泥大王”。
  
  之后,林绍良又再次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大举挺进印尼的房地产市场,并且收获颇丰。他先后在雅加达等地购得 2100公顷的土地,推出多个大型地产项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林绍良的集团每年在房产方面的投资几乎占到印尼私营建筑业 20%的市场份额,他也因此成为印尼最大的房地产商,没有让“地产大王”的桂冠旁落。 1982年,林绍良耗资 亿美元在雅加达建造了新式办公大楼,其中,大都市大厦是其“三林”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此外,在加里曼,“三林”拥有 20万公顷的森林租借地,进行林木采伐,经营林木产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