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官上任

  大公司就是不一样,办公室里整整齐齐,大家都穿着制服,谈吐彬彬有礼。张裴军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血液里跳动着新鲜和热切。
  
  他刚到新公司,就接受了新员工培训,主要是公司制度和礼仪方面的培训,从企业文化上对员工进行渗透式培养。张裴军明显感觉到在大公司的氛围就是不一样,人才的整体素质都很高,而且互相尊重,关系融洽。
  
  张裴军初到公司任市场营销部经理,这在公司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能给他这样一个职位,对新员工来说实属难得。但市场营销部的员工并不是太多,只有三个。和代理公司的市场营销部相比都差得比较远。
  
  张裴军刚来,主要是熟悉里面的人和制度,刚开始也没有太大的业务量。部门里的员工每一个人手上都接着四至五个项目,项目的整体营销都是由代理公司运作。因此,工作量不算太大,主要在于协调进度计划上。和代理公司相比,感觉工作量少了很多。
  
  在部门的交流会上,三位员工都对他很客气,虽然不是太熟悉,但大家对于工作都是抱着很认真的态度。
  
  大凡大型国企的人都比较低调,平时也不见大家在工作的时候嘻嘻哈哈,越是大的公司做事情越规范,审批程序也很复杂。张裴军刚接到一个新地块的前期定位工作,审批程序就比较复杂。在小企业办一件事情一人决定,很快就会落实,在这里开会讨论后要上报审批,同时还要进行决议,往往一件事情下来要花费很多时间。张裴军性子好,从来没有抱怨,他所在的部门不算是最重要的部门,做事情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但大企业里人的行为方式对他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他所在的部门直接汇报的上级是市场营销总监,这位市场营销总监平时不太爱说话,和员工走得不是太近。张裴军每一件事情都要特别慎重地向他汇报,以免自己办错闹笑话。而这位总监思路清晰,有什么都直接说出来,雷厉风行。
  
  张裴军经常和同事们一起去看地,看售楼处,决定营销方案。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有了加暖的迹象,市场上的楼盘整体都能比较快速地卖出去,特别是小户型项目。张裴军对小户型特别有感情,因为是属于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定位。
  
  张裴军把上海所有的小户型跑了一遍,发现买小户型的大部分是投资客户,买来进行出租。他想何不把这个小户型包装成带租约的方式出售,这样更容易卖,从产品出售到后期的经营都统一进行,赋予地产更新的理念。他做了一份很详细的研究报告,并向公司推荐引入酒店式公寓的战略管理,这样让酒店式公寓的经营更加专业,各司其职,更能显示地产企业所具有的专业资源整合能力。
  
  张裴军的报告得到了市场营销总监王飞的赞赏。公司决定除了在上海进行推广,还准备在浙江的温州地区进行推广。因为浙江地区藏富于民,温州人买起房来是没商量的,只要有一个人买,周边的人都会跟着一起买。
  
  引入酒店式管理的方案已经进入商议决策中,张裴军开始着手进行整体装饰工程的设计,还包括后期推广。
  
  在推广上,他采用了软文方式着重介绍酒店式公寓的投资价值前景,结果售楼处还没开盘,来看房的人就络绎不绝,大家对这个总价低收益好的楼盘持有相当乐观的态度。
  
  开盘那天,售楼处挤得水泄不通,特别是一车温州人的到来,使场面更加火暴。温州人买房的速度惊人,看过样板房,马上就付款,眼睛也不眨一下,和上海人要看上七八遍相比,温州人购买房子的速度显得很粗放。
  
  张裴军刚上任,旗开得胜,这不仅得益于市场,也得益于对地产运营的深刻理解。
  
  这个项目的运作很快成为了公司里的典范,大家都知道张裴军这个小伙子很能干,首次突破了企业里的条条框框。
  
  “张经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呀。”同事都来跟张裴军套近乎。
  
  “呵呵,主要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团队的努力,一个人是完不成的。”
  
  “下一步做什么经典楼盘呀?”同事们问。
  
  “要看公司的整体安排吧。我们部门主要在于执行。”
  
  “张经理是一个人才啊,做事情和我们以前的风格相比,速度快多了,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过奖过奖。”张裴军笑道。
  
  初来乍到,便能获得好评,张裴军自信心飞速攀升。第二天,他就约了刘亚菲,向她报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