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考据]万春园
“晓榻茶烟揽鬓丝,万春园里误春期”,在成德的这句诗里,“万春园”是个罕见的典故,翻检注本,只说这句是比喻诗人失去了殿试的机会。的确,既然名为万春园,无论如何也不该错过春期才对,但偏偏就错过了,自然无限惋惜。
查成德自己的文集,《渌水亭杂识》里有专门的一篇考据,说在元代的京城里,海子旁边有一个地方叫作万春国(疑是“园”字之讹),新科进士在登第的宴会之后就会到这里集会。宋显夫在诗里写的“临水亭台似曲江”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如今已经湮灭无闻了。
※※※※※※※※※※※※※※※※
[3]通志堂疑案
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一年,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酝酿着不安的空气。
殿试的时候,为什么韩菼能够拔得头魁、状元及第,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学真就明显超过了其他的考生,而是因为他的考卷正合康熙皇帝的心意,点他为状元也正是向全国发出了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
殿试的试题是讨论迫在眉睫的“三藩”问题,这是一个极度敏感的问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在南方的势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形成清政府难以负荷的财政负担,是削藩还是安抚,牵动一发就会动摇整个中国的未来命运。老成持重的大臣们既不愿、也不敢招惹“三藩”,舆论的突破口便只能从那些年轻气盛、百无禁忌的新科士子那里寻找,而韩菼恰恰在考卷里详细论述了“三藩”坐大之害,提出了铁腕的削藩建议。康熙帝等待的就是这样的一份试卷,他要公之于全国的就是这样的声音。
这年七月,吴三桂等人上疏自请撤藩,这是投石问路之计。康熙帝召集会议,会上主抚的声音竟然占到了压倒多数,只有明珠等三位大臣力主削藩,认为“三藩”反势已成,削藩亦反,不削藩亦反。康熙帝乾纲独断,决意削藩。十一月二十一日,平西王吴三桂终于扯旗造反,天下由是而陷入金戈铁马的征战之局。
成德从来就不是一个对政治敏感的人,他甚至没有注意到父亲由于坚定的主战立场而成为皇帝身边少数几个足堪倚重的大臣之一,没有注意到明珠府越发地炙手可热了。在这个“三藩”战事一触即发的当口,他正在家中营建自己的书斋。
十九岁的成德终于拥有自己的书斋了,他给书斋取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通志堂。他还写了一首诗来纪念这件事,诗写得只有书卷气,没有一丁点的人间烟火气:
茂先也住浑河北,车载图书事最佳。
薄有缥缃添邺架,更依衡泌建萧斋。
何时散帙容闲坐,假日消忧未放怀。
有客但能来问字,清尊宁惜酒如淮。
--《通志堂成》
第四幕 科举:万春园里误春期(9)
纳兰容若词传
苏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