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仁之乱(1)

应仁元年(1467),日本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乱,这一场战乱波及全国,持续长达十年之久。这场战乱以其开始的时间为名,被称为“应仁之乱”。一般认为:应仁之乱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开始。许多历史书里对这场战乱语焉不详,事实上,应仁之乱的发生有其深层原因。

一、八岐大蛇《日本书纪》中记载着著名的“八岐大蛇”的传说。传说中的八岐大蛇是一条有八个脑袋的怪物,而我们这里说的八岐大蛇指的是室町幕府,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这要从室町幕府的建立开始说起。

日本东京皇居前的楠木正成像:楠木正成为日本镰仓时代末至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在足利尊氏建立幕府时,他拥护南朝后醍醐天皇,成为建武新政的捍卫者。因勤王之功,在日本明治以后被尊称为“大楠公”。他成为护卫皇室的象征而立马于皇居之前。足利尊氏建立幕府的过程波折重重,在消灭北条时行后,足利尊氏开始在镰仓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引起了后醍醐天皇的不满,于是,天皇派出了讨伐军,讨伐军却在骏河和箱根两战两败,足利尊氏占据了京都,天皇逃到了比山。也许是胜利来得太快了,足利尊氏在京都还没站稳脚跟,就遭到天皇军队的围攻,一再失利后,不得不将京都拱手相让,逃到九州。第二年三月,足利尊氏卷土重来,击败楠木正成和新田义贞两人,再次进入京都,拥立光明天皇,同时将后醍醐天皇从比山上“请”了下来,囚禁起来,逼迫其将代表皇权的三种神器传给光明天皇。

后醍醐天皇传位后不久便南逃到吉野山,另立朝廷,日本开始出现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所以室町幕府从一开始就处在时刻面临战乱的局面中,正是这种局面让室町幕府成为八岐大蛇。

这条八岐大蛇的八个脑袋就是“关东公方”和“三管四职”。这后面有很复杂的关系,我们先从“关东公方”说起。

在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下,幕府的所在地就设置在京都,一来京都靠近南朝,便于幕府及时对南朝的动向做出反应,二来控制京都有很深刻的舆论意义。但京都地处日本的中央,幕府设置在京都,对北方关东地区的统治就有点鞭长莫及。镰仓以来,关东就是幕府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足利尊氏采用的办法就是派次子足利基氏统领关东的武藏、甲斐、伊豆等十州,这一统领的据点设在镰仓,所以称为“镰仓公方”或者“关东公方”。这就是室町幕府这条蛇身上的第一颗脑袋,而且这个脑袋硕大无比,几乎和身子等长,长到了畸形的地步。这个脑袋的麻烦之处还在于,它长了两颗毒牙。关东公方的政务协助者为“关东管领”,一般由上杉家世袭,上杉家分为山内上杉家和犬悬上杉家,我们所说的两颗毒牙就是这两家。关东管领由这两家轮流世袭担任,关东的势力也分为三股:关东公方的直属“奉公众”;山内上杉家势力和犬悬上杉家势力。两颗毒牙咬到舌头,就会危及脑袋的安全。应永二十三年(1416),犬悬家的上杉氏宪就不满关东公方重用山内家的上杉宪基,发动了对关东公方的叛乱,幕府出于自己的利益支持公方,这场“上杉禅秀之乱”就以关东公方获胜宣告结束,山内上杉家的势力开始膨胀。幕府也从中看到了这两颗毒牙的作用,便极力拉拢山内家。在此后的关东战乱中,山内家这颗毒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七个脑袋就是“三管四职”。三管四职的由来还要从镰仓时代开始说起。镰仓幕府建立以后,幕府中央设立了政所、侍所和问注所,政所辅助将军处理政务,侍所则是负责幕府的警备工作,问注所是司法机关。室町幕府建立以后,也把这样的机构设置沿袭下来,设置幕府的管领和侍所,原来的政所和问注所重要性大大下降。而关键的部门:管领和侍所都由有力的守护大名世袭担任。其中管领一职由斯波、细川、畠山三家守护大名轮流担任,称为“三管领”,侍所的首长所司由赤松、山名、一色、京极四家担任,称为“四职家”,两者合称为“三管四职”。实际上,“三管四职”不只垄断了幕府官职而已。

室町时代的守护与镰仓时代不同,这一时期确立了“守护领国制”,大大增强了守护的权力。镰仓时代,守护只有地方治安和军事的权力,对于庄园和公领,守护能干预的方面极少。在室町时代,中央赐予守护种种经济权力,比如“半济”,本为“免除年贡一半”,后来蜕变为授予守护征收一半数量年贡的权力。守护逐渐侵蚀原本的庄园和公领的自主权,进而演变成守护大名。何况室町时代的守护由任命逐渐转变为家族世袭,这更进一步加强了地方权力。国司的行政职能逐渐被守护所取代,守护成为地方的领主。将军对守护大名势力的扩张从一开始的竭力抑制到后来终于无可奈何,室町幕府逐渐成为一个松散联合政权的首脑,将军的权力只在直属领地里有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