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和科举制度下那种以考试定身份的理念正好相反。你到美国的名牌大学看看就知道,即使是哈佛耶鲁,也反复告诫自己的学生:名校的牌子说明不了什么。20年后没有人会在乎你年轻时在哪里读书,大家是要看的你都干了什么。你必须从基层的事情做起,必须“什么都能干”,必须以实际的业绩“证明自己”。第一个工作,就是给你这样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这些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和别人一样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学校还拿出大量资源帮助他们写简历、包装自己。所以,大学毕业生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在美国很难成为新闻。
最近美国出版了一本书《高盛的生成》(The Making of Goldman Sachs),讲到这一著名金融公司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重点招募从下层奋斗上来、吃过许多苦的员工。这种经营哲学,中国的许多企业其实已经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学到了。它们已经摆脱了那种要把高位直接送给新科状元的旧观念,不愿意把毫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直接放到管理层上当白领,而是要先让他们在最基本、琐碎的工作中“证明自己”。比如招“硕士猪倌”的企业,虽然招的是管理层人员,但要求新来的员工从亲历杀猪卖肉中积累工作经验。这次的大学生淘粪工,其实是“清淘化粪池业务员”,是否真要去淘粪从新闻里看不出来。但在我看来,这些业务员还是亲身经历一下清淘粪池的过程后工作才更称职一些。我们的年轻学子,其实学得也非常快。几年前,在一个招聘会上,一位自称是“什么都可以干”的女大学生,在被用人单位问及“是否可以扫地”时勃然大怒,斥责对方不知道尊重人才,还获得了媒体的普遍同情。如今,杀猪、淘粪这些“贱业”,则颇获大学生们之青睐。看来他们在市场经济中有着良好的生存本能。反而是我们的社会和教育机构跟不上趟。
如今大学生杀猪、淘粪等,闹得舆论鼎沸。从事此道的年轻学子们,心理压力也一定甚大。但是,也正是在这种举世谤议的压力下,方能显示他们的人格和品性。在我看来,那些顶着社会偏见,在此业中宠辱不惊、踏踏实实地工作的人,日后恐怕更堪当大任。有眼光的企业,要盯着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