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乞丐的街头识人术
某高校门口有一常年行乞的老头,六十出头,衣衫褴褛,面容枯槁,处处透出贫穷与困顿。可是,你千万别因他的外在而心生同情。事实上,他的收入不菲,丝毫不逊于一位心理专家的收入。倘若你在他身边待上数十分钟,你会惊叹他看穿人心的本领。这位老头不会逢人就伸手乞讨,他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捕捉每一位行人的目光,分析着每一位行人的神色,从而判断出什么人“出手阔绰”,什么人“难缠”。他能轻易逮住一个善意的目光,一个微小的伸手摸口袋的动作,甚至一个下意识摸钱包的举动。如此一双“火眼金睛”,自然能在乞讨中频频得利。
这位老者为何能屡试不爽?诀窍就是“走进人群”。一个心理学专家可能还需要给被试者做个测验,画一幅画,甚至是通过语言交流后,才能通过所学的知识测试出人心,而乞丐全凭多年与人打交道的经验。
看穿人心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实用技巧。这种技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可以掌握,就像学习语言,学习游泳一样。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人,就可以练习这门技巧,匆匆路过的行人,四处张望的等车人,问路的路人都是练习的好对象。读他的眼神就能看穿他的心术,看他的穿着就能知道他的交际方式,看他的头发就能掌握他的性格。
06 不善交际的人也能成为识人高手
也许性格内向的人会有疑虑:自己个性内敛,不善与人打交道,也能学会看穿人心的技巧吗?事实上,每个人都能成为识人高手,内向的人也不例外。其实内向的人更有优势,看穿人心最重要的是观察入微,内向的人心思细腻,只要仔细观察就一定有所收获。倒是要提醒现在过于依赖网络和电话的人,只有走出网络、电话的城堡,与生活中的人真实面对,才能掌握这门终生受用的技巧。
或许你又会有了新的疑问:究竟要观察多细微,才能察觉人心?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妈妈如何通过观察去了解孩子的意图。一个婴儿哇哇直哭,妈妈知道他饿了,迅速冲好奶粉,将奶嘴放进他嘴里,小家伙一边吮吸一边看着妈妈。突然他抬起小脚,做了个踩刹车的动作。妈妈看到了,以为是孩子无意识的举动,也没放在心上,随后小家伙又将小手放到妈妈拿着奶瓶的那只手上,把它推开一点。妈妈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没来得及拿开,小家伙已经咳了起来。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小家伙要妈妈把奶瓶拿开。妈妈移开奶瓶,拿起来一看,原来奶嘴已经被小家伙咬坏了,奶瓶出奶太快,所以小家伙被呛到了。通过训练,妈妈可以很快从孩子的动作、声音、表情等方面知道他的需求。这种源于母亲对孩子的爱的本能,正是成为识人高手需要的品质,既要有这种心细程度,更要有这种爱,对生活的爱,乐于与人打交道的爱。
也许你会觉得什么都要仔细观察,什么都细细琢磨的日子很辛苦。那就想想我们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当我们学会了游泳,就永远掌握了这门技巧。看穿人心也一样,一旦你学会了就不觉得是负担了。正如我们根本不需要察看我们的脚是如何走路的或我们的手是如何抓东西的一样。看穿人心并不难。
07 懂得利用人心才是识人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以为,看穿人心的最高境界就是轻轻一瞥,便能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其实,这只是表面化的看穿人心,只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累积经验,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但真正的洞察人心,则应该是对人性的深刻觉察和体谅。
其实,看穿人心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当我们看穿人心的同时,也剥下了被察者身上亮丽的外衣,让人更多地体察到人性的卑劣与卑鄙。即使是那些名垂青史的大家也可能因为私利或虚荣,做出伤害朋友的事情。
毕加索和勃拉克是同一时代的伟大艺术家,又都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他们一度是形影不离的生死之交。有一天,勃拉克很沮丧,他把一幅画作坏了,很多人对那幅画的评价都不好。勃拉克自言自语道:“真想把这幅画毁掉。”“别,别毁了它。”毕加索眯着眼睛,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并不停地赞叹:“这幅画真是太棒了!”勃拉克开始有点将信将疑:“真的吗?”毕竟是朋友,又是个行家,毕加索的话让勃拉克动摇了。“当然,你把它送给我,我拿我的作品与你换,如何?”毕加索很肯定地说。最后,毕加索换回了那幅画。几天后,一些朋友去勃拉克的画室,他们看到了毕加索的那幅画挂在勃拉克画室最显眼的位置。勃拉克感动地说:“这是毕加索的作品。他送我的,真是美极了!”这些朋友也去了毕加索的画室,他们诧异地看见勃拉克的“杰作”与毕加索的名作并排而挂。毕加索语带不屑地介绍:“你们看看,这就是勃拉克画的东西。”
不难听出毕加索的画外之音:“勃拉克的画算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的画相提并论。”现在想来,毕加索眯着眼睛,在勃拉克那幅失败作品前踱来踱去,大加赞赏的行为是不是太做作了呢?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人正以这样夸张、不切实际的表演来迷惑你呢?
看穿了人心,不要感慨人心的可悲,也不要愤慨人心的卑劣,这是所有人的通性,每个人都会有。当我们看穿了这一层,我们才能追求更高的境界,那就是体谅这可悲的人性,甚至是利用这些人性。
08 看得透,不说透
看穿人心是一门易学易练的技术,只要在日后的生活中慢慢演练,必然会精通,但是切忌用这招来炫耀自己的能耐。很多人急于实践这门技术,四处炫耀自己能够轻易识破人心。俗话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洞察了别人的秘密,并不见得都是好事,甚至有可能惹祸上身。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偶然间在路上遇到一个朋友,你热忱地招呼:“上哪儿去啊?”朋友答:“到那边。”如果又问:“干什么啊?”朋友模糊地说:“去办点儿事。”
朋友的话根本没有涉及实质的内容,只是含糊作答。如果会听话,就该意识到朋友根本不愿意讲出来,这时就该打住,不要追问不休了。如果你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问出个子丑寅卯来,必然会使这位朋友很尴尬,而你也会进退两难。
除了交谈,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在一定的语境下都表达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除了理解对方的言语意思,还要观察对方的举止表情,才能真正洞彻人心。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遭受别人的伤害或者伤害别人。
求朋友帮忙办事,而他总是不正面回应,顾左右而言他,就已经说明他不能帮助你了,你也就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了。这就是俗话说的“看透别说透,才是好朋友”。有时,说透了不仅仅伤和气,还可能招来祸害。
因此,在我们开始练习这门技术之前,就要打好“预防针”,学会察人于无形。不要让对方察觉你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则就失去了看穿人心的意义。光学会了这门技术,而不知道如何运用是最大的悲哀,特别是犯了这样低级的禁忌,更是得不偿失。这本来应该是后话,但必须一开始就谨记:看得透,不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