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的心理是可以被阅读的
人们常叹人心难测。有的人一笔业务跟了大半年,不到合同签订的最后时刻不敢肯定合作者的诚意;有的人惴惴不安,惶惶半日,也猜不透老板叫他去谈话的用意;有人的秘密竟被相识多年的好友透露了出去,成为众人的谈资;更有人谈了三年恋爱,却不知对方早就是已婚人士……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着虚伪、欺骗、怀疑和不信任。一个人是善良还是恶毒,似乎永远都无法分辨,有人索性总结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类极端的防备招数。
人心真有这么难测吗?听听阿凡提的故事,也许它能告诉我们答案。
有一次,阿凡提对朋友说:“你心里想什么我准能猜出来。”
“那你猜猜,我现在在想什么?”朋友问。
“你在想阿凡提肯定猜不出我现在在想什么。”阿凡提回答道。
初看这个故事,阿凡提不过是玩了一个小把戏,深入一想,这不就是人心的奥秘吗?只要抓住对方内心对答案的急切需求,谁都可以把阿凡提故事中的朋友绕进“圈套”中。人活在世,各有所需。有所需自然有所求。因此,只要清楚一个人此时此刻的需求,就一定有办法解读此人的心理。
大量事实证明,人的心理是可以被阅读的。根据人不同的需求,人的心理会随着外在展现出来。一个人的外貌特征、穿着打扮、不经意间的肢体动作、话语中的言外之意都会透露出他内心的秘密。
02识人能力决定一个人的生命得失
岳飞羡慕古代的陈雷和管鲍,他们对朋友的友情如金似石、生死不移,他更感叹在自己的时代,人们前一刻还如胶似漆,情同手足,后一刻却翻脸无情,势如水火。
显然,战场上驰骋纵横、无往不胜的岳飞,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同我们一样困惑、迷茫。他期盼如君子般坦荡荡的理想人际交往,可在现实中,一个能吐露心事的人也很难找到。他明白人心隔肚皮的道理,却没有掌握看穿人心的技巧。如果他懂得一些看穿人心的技巧,说不定还可以避免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身首异处的命运。
我们来看看那些善于看穿人心的人是怎样避免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的吧!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卢杞,跟郭子仪同朝。卢杞还不得志时,郭子仪已经出将入相,很是风光。他对所有的公卿大臣都很随便,独独对卢杞礼数周到。若遇卢杞来访,他会让家人全撤到后面,自己整整齐齐穿了朝服,迎接卢杞。接待中,他也表现得谦恭有礼。家里人十分不解,一个芝麻大的小官,郭子仪为何要如此礼遇?郭子仪说:“这人心术不正但很聪明,又会巴结,迟早有得意之日。若是现在得罪了他,他定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可得罪小人啊!”果然,卢杞后来官至宰相,朝廷中凡是曾触犯了他的官员,都被他想方设法地报复了。郭子仪不曾得罪他,最终得以自保。
生活中,处处有像卢杞一样心术不正之人,稍有不慎,得罪了这类小人,生活就会平添无数烦恼与困扰,唯有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穿他们的内心,认清他们的本质,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进退有据:你可以在众人中不露痕迹地分辨出真朋友还是假朋友;你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上司的意图;你可以在朋友的语调中读出他的隐衷;你可以在对你微笑的人的一转身间发现他的谎言……
03 练习0.5秒识人术
看穿人心,必须要有能瞬间透视人心的直觉,可能在0.5秒钟之间就能大体判断出一个人的特点。可是,如何才能拥有透视人心的直觉呢?它的诀窍又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要想即刻提升自己透视人心的直觉,就得“走进人群”。也许你会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世界各国已密不可分,更别说个人了,没有人能脱离群体遗世独立。既然已经生活在人群中,为何还是无法看穿人心呢?关键是固有的思维模式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和周围环境,周围的人就开始了互动。这种互动将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我们所见所感的一切皆来自这种互动,这就是我们看穿人心的基础。然而,我们偏偏参不透自己生活的环境,看不清身边的人。结果,常常事与愿违,老是犯同样的错误,理解错朋友的意思,选到了无能的合作伙伴或得罪了重要的人物。
很少有人会刨根问底,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我们只要稍稍思考,就会发现,自己之所以一直原地踏步,老是在与周围的朋友、家人或同事的互动中犯错误,是因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从小我们就被谆谆告诫要提防陌生人,生活中的各种渠道也强化了这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观念。这些告诫阻碍了我们看穿人心,练就“火眼金睛”的可能。
其实我们被这些告诫骗了!“不和陌生人说话”的观念,并没有真正保护我们。我们终将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陌生人,但由于从小缺乏与陌生人交往的训练,而使不少人无法识透陌生人。无法识透他人会使人们感到不安全,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造成了更多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就要通过练就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火眼金睛”来改变!
练就一双看穿人心的“火眼金睛”真的很容易。只要你乐于同人互动,并且睁大眼睛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甘于练习,你一定能很快成为一位识人高手。
04为什么不愿承认你被“忽悠”了
公交车启动了,你坐在车上百无聊赖。这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前排那位西装革履的男生,看了一下来电显示,等了几秒,接起电话。大概是听完了对方的一番寒暄,直接回答道:“在家!”你立马冷哼了一声。过了一会儿,又一阵手机铃声响起,你旁边那位衣着时髦的小姐接起了电话,明明听见是一个距离此地很远的地方,那位小姐却说:“亲爱的,还有两三站就到了,你再等一下吧!”你再冷哼一声。
换一天,你焦急地站在某个景区门口,你忍不住拿起电话打向那个你等的人:“你在哪里了?”对方貌似很歉疚地说:“马上,还有十多分钟就到了。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你长叹一口气,说:“还好,快了。”可你左等右等,再过了40分钟,对方才姗姗来迟。你无可奈何地多看了几眼你的朋友,又能怎样?你都气炸了,又恢复平静了,他才来。事后,你才开始责怪你的朋友没有信用,不守时。你才觉察你完全可以晚点出门。你等的时间,都可以把家里的清洁做一遍了。是的,你才反应过来,你被你的朋友“忽悠”了。但你有没有反省一下,为什么你没有发现他在说“马上,还有十多分钟就到了”时,语速明显变快了?你平时在他身边,他是不是也和你在公交车上遇到的那些人一样不诚实?你为什么没有注意到他平时在说“马上,快到了”时,眼睛会快速眨动呢?
一点儿也不夸张,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欺骗之中。明明对你恨之入骨的人,却可以对你绽开比花儿还灿烂的笑容。你的邻居表面上称赞你家阳台布置得很别致,实际上她根本看不上眼。还有些更微不足道的,“我刚才在路上堵车了”、“你剪短头发还真清爽”、“我刚刚没有注意到你给我打了电话,铃声太小了”。
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应正确理解这些欺骗行为,可以把它理解为虚伪,拍拍上司的“马屁”总是需要的,搞好人际关系总是需要的,至少没有人愿意毫无保留地让对方知道他的一切吧。在社会中要想生存有时候必须要在某种场合下变得不真诚,弱肉强食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