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三七”好,是因为它是活血药里唯一一个活血但不破气的药。《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我在MSN的“名医讲坛”主持直播采访时,经常有人让我问专家:“我总觉得疲倦,中医又说我有淤血,该吃什么补品呢?”
中国人是喜欢进补的,特别是有了经济条件之后,一发觉疲劳就想到了虚,就想到补品了。这和创始“攻下”疗法,也就是通过出汗、泻肚、呕吐三种办法来治病的张从正所处的时代类似。张生于金元时期,当时吃补药成风,既然病人高兴,医生也便投其所好,于是补药把当时人吃得淤滞、上火,张从正的“攻邪派”才得以出现,他通过攻下的方法把因为滥补蓄积在体内的淤滞排除,使人体自身的正气得以施展。所以,很多人虽然吃了泻药,反而有精神了,不疲劳了,用张从正的话说就是:“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张从正的思想很适合那些急着通过吃补药来改变疲倦状况的人,因为他们很多人不是真虚,而是因为有淤滞,要是虚也是因淤致虚。如果一定要吃药的话,应该是“三七”,从根本上把导致虚弱、疲劳的淤先解决掉。
有淤的人就会感到疲劳,因为血脉不通了,不通,营养就输送不了,气力就会不支,所以要化淤。但是化淤也要因人而异,而且要慎选药物。很多人一听说自己有淤就开始吃活血药,比如“大黄蔗虫丸”。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生说,20世纪50年代,一家大医院一年也用不了一箱这种药,因为知道它破血的功力,而现在许多三甲医院一年都要用六七百箱,绝对有点滥用的意思了。
如果你了解这个药的组方就知道它的厉害了:大黄,水蛭,干漆,桃仁……活血作用十分了得,否则也治不到淤血严重到眼眶发黑,皮肤甲错那种程度了。这么多的活血药,吃多了,人肯定会虚,会觉得更疲劳,因为其中没有一个补气的药。适合吃这个药的人,化淤是当务之急,但并不是有淤就适合吃,一定要因人而异。
以前我有个病人,因为老生气、肋岔子胀、胸闷,自己知道肯定是肝气郁了,所以吃“舒肝丸”,结果吃了半年后,倒是不胀了,不闷了,人却吃得没力气了,总觉得很疲劳。无他,舒肝药和活血药一样,也会破气,就是消耗器官的功能,所以人会觉得没力气。
很多人说中药不能长期吃,长期吃人会虚。我现在理解了,可能就是吃了过长时间的活血药,它们都会破气,不仅把身体吃虚了,还吃坏了中药的名声。试想:如果是一个根据体质开出的调理气血的方子,怎么可能把人吃虚?
之所以说“三七”好,是因为它是活血药里唯一一个活血但不破气的药。《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周易》里说西南是土气很重的地方,也是肥沃的土地,三七就是长在西南的,外面的颜色是青的,里面的颜色是黄的。青可入肝,肝是藏血之脏;黄可入脾胃,能益气统血,所以三七本身具备了补益的能力。
云南的人说,过去发配到云南的罪犯,进狱之前都要被棒打,要是不买通狱卒,这个过程是非常受罪的。要是买通了狱卒,他就会给犯人一大碗药,在打杀威棒之前给他喝了,这药里面的成分主要是三七。喝了三七药打完了以后是什么结果呢?棒疮两天后即迅速消散,被打出的淤血也都能散掉。
现在很多人很早就出现了“三高”问题: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三高”就是一种“代谢综合征”,脏东西排不出去,留在体内了,所以是虚实同有的,在中医里都属于淤滞,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比单纯的补,或者单纯的活血,效果都要好得多。但如果要通过服用三七来改善淤的状况,一定要坚持。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知道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剂量一般是每天100毫克,而且是肠溶的,所以也没有了以前阿司匹林吃了伤胃的弊端,这是目前为止预防血栓效果最被确认的。但实际上,三七的作用更全面,补养作用更大。
因为三七价格比较贵,最好是将它研成粉,每天3~5克,这样比煎在汤药里吸收更彻底。也可以加在食物里,比较著名的就是“三七鸡汤”,用三七15克,不要研成粉,在炖鸡汤的时候加进去,适当地少加其他作料,炖到肉烂就可以了,吃的时候把三七也一起吃掉。为保养心脏、减少血淤的目的,一般一周食用两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