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的所在》 没有美感的人在道德上是可怕的

我不太鼓励大家去读励志书,尤其是那种一味让人追求成功的书,根本不用考虑社会现实和其他人的看法,这种念头其实挺可怕。南方朔的《有光的所在》也被看作励志书,但他提倡的却是如何做一个平和的人,如何关注和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

一个人学会体会别人的感觉,他就会产生越来越高的道德标准,再也不会做以前觉得无所谓的事情了。这个标准包含着诸如谦卑、自尊、忏悔、善良等等品质,它们是人类道德感的起源。

书的自序中引了一段中世纪灵修文字:“先安己心,才能安人心。和平者比博学者更有用处。坏脾气的人甚至好事也弄坏,并轻信人的恶。良善的、和平的人把万事都弄好。”有趣的是,南方朔本人就是个博学者,也常常针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

比如说起当年在台湾经历的白色恐怖,南方朔说自己见过一个深受政治折磨的老人,不管在哪里见到谁,都会忽然大声喊出“中华民国万岁!”“总统万岁!”之类的口号。他当然不可能真的相信这些口号,是因为受了过度惊吓,潜意识里觉得全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在监视着他,因而宁愿把自己变成一个呼喊口号的机器。

南方朔早年也曾因为一次跟同学的倾谈,莫名其妙遭到调查,甚至因为有了案底,连升学都受到影响,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他无法忘怀这件事给身心带来的改变,也很庆幸自己最终还是走出这个阴影,没有变得像那个老人一样。

一个人如何在复杂险恶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内心的纯正,不被这样那样的道德危机感所困惑和折磨?南方朔说,也许仅仅是靠着一份对世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吧。他喜欢各种美的东西,音乐、文学、美景、美食。

有一篇《德彪西的奥秘》写法国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他对美食很讲究,据说他家里连最简单的下午茶都华美无比。有一次德彪西办晚宴,屋里所有的东西,从台布到餐巾,都是红色的,连香槟都是绯红色的勃艮第气泡酒。一切都体现出这个艺术家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南方朔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没有美感的人有时候在道德上是可怕的。这就是为什么在野蛮的战争中,人类许多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文明古迹会毁于一旦。如果人们都能对美好之物抱着一份感知和热爱,还会随意摧毁这些伟大的文明遗迹吗?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候,整个欧洲为之震动。英国思想家柏克却敢于力排众议起而反对,并因为想法不合时宜而备受指责。柏克坚信这个世界存在某种内在的秩序,而这个秩序很容易被媚俗者摧毁。对于专做无本生意的政客和很容易被煽惑的群众,他都没有好感,他认为每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应该有守有为。

在《楼很高不要随便往下跳》一文中,南方朔也说,如果整个国家都陷入癫狂,政治被恶魔所掌控,就像当年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这时候一个人该如何把握自己?也许只能选择保守,而代价就是独自与整个时代以及自己的国家及同胞们艰难抗衡。

(主讲 梁文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