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黄金时代(16)

        唐帝国所奉行的宽容战略在于这个帝国从来没有尝试将汉人身份强加给非汉人国民的身上。因此,在庞大的唐帝国版图内,没有一种共同的政治,语言,或者文化“黏性”将“野蛮人”和中国人团结起来。相反,早在八世纪初,唐明皇就发现自己统治的庞大臣民由非常不同和具有独立性的社会群体组成,而且这些人对于中国缺乏忠诚和善意。
  
  为了维护帝国的正常政治秩序,唐明皇不得不依靠不断增长的外族军队,尤其是鲜卑(Xi)和契丹(Khitan)人组成的军队。这些部落的首领被唐王朝任命为地方军政首长,他们控制着大量永久性编制的边防军,并拥有几乎无限的民事、经济和军事管理权。在公元712年至733年之间,唐朝建立了九个这样的都护府(militarygovernorship)。都护府的将军常常根据自己的意愿拓展唐朝的边界。因为成功的进攻性军事行动常常得到奖赏,所以类似的独立军事行为越来越普遍。因此,在唐明皇统治时期,中央控制权不断丧失,和外族人掌握军事权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从某种角度来看,唐帝国赋予非汉族军事统帅军权和行政权的行为,是唐统治者试图弥合汉人和草原“野蛮人”之间隔阂的成功尝试。但是,唐帝国招募的庞大外族军队一直保留着外族人的身份。当这些突厥人,西藏人,或者蒙古人在本族将军的带领下,认为自己被汉人利用和支配时,他们很快地就叛离了唐朝。最后,大唐帝国被那些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中央帝国一部分的外族人所削弱。
  
  公元755年,安禄山领导的叛乱给唐帝国带来致命打击。在八世纪四十年代,年近六十时,唐明皇疯狂地爱上了自己儿子的一个妃子,杨贵妃。很短时间内,杨贵妃就几乎完全控制了这位晕头转向的皇帝,并在皇宫里安插了自己声名狼藉的亲戚和党羽。正是由于杨贵妃的影响,安禄山,这个普通的肥胖军官才掌握了军权,并且最后组织了叛乱,永远地改变了唐帝国的命运。
  
  对于安禄山的准确民族身份,历史学家们有着不同观点。根据一个历史文献,他属于突厥族契丹部落;还有另外一些资料认为他属于突厥和古索格代亚纳人的后代(Turk-Sogdian)。但是,有一点大家都是公认的,即他不是汉族人,身材很胖,没有什么文化,性情粗俗。还有一点非常清楚,安禄山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非常善于逢迎他的上司。公元750年,他获得了将军称号,得到了皇室宠信和杨贵妃的赏识,并且通过滑稽的表演迎合了皇帝的嗜好。
  
  虽然皇室中的其他成员感到安禄山图谋不轨,但是杨贵妃成了他的保护伞,甚至将他认为义子。结果,他有权在内宫拜见杨贵妃,这可是前所未闻的特权。这意味着,就像很多历史学家们怀疑的那样,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什么风流韵事。不管怎么样,尽管他出身卑微,还拥有外国血统,安禄山还是掌握了巨大的军权。公元754年,让皇帝的亲属们非常震惊的是,安禄山被任命为皇家“闲厩使”,这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职位。在叛乱前夕,安禄山握有北方三道节度使的军权,包括今天的北京、山西、山东,有权调动二十万军队和三万匹战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