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劫狱(8)

 

“你哥哥自从离开岛城就改名叫郭严庭,他现在是那边的一个团长。”
  
  “那边的团长也是上校军衔吧?他成家了吗?有孩子了吗?”方剑春很想知道哥哥的一切。
  
  父母病逝后,才10岁的哥哥带着他,从杭州来岛城投奔家乡的亲人。可是,在岛城只找到了在医院工作的表姑。一直没有孩子的表姑收留了他们,因当时表姑两口子还只是一家私人医院里的普通大夫,家里的生活也不算太富裕。为了不给表姑家增添太多的麻烦,他让弟弟留下,自己却不辞而别,只留了个字条说是要去外省闯荡。自此杳无音讯。
  
  “那边的团长是什么军衔,我也不知道。反正那边的军官级别跟国民党军这边不太一样,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老李说着又从包里拿出了一封信,“你哥哥还写了封信,你想知道的事情,信里估计会有。”
  
  方剑春连忙接过信。
  
  信快读完的时候,方剑春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沿着俊朗的面颊滚落下来。
  
  老李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你哥哥原是国民党陆军的一个团长。他曾率团与日寇激战数昼夜,歼敌两千多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目睹国民党接收官员贪污腐化、掠夺民财,深为反感。因而得罪了那些接收官和军统特务,反诬陷你哥哥利用职权大发横财。对此,南京方面偏听偏信,下令将你哥撤职查办,关进军事监狱。幸亏同僚好友们多方奔走鸣冤,才得以释放。不想那伙人怕他东山再起,就派了一名军统特务追到天津,开枪暗杀……算你哥哥命大,只是被打断了左臂。命保住了,左臂却……”
  
  方剑春双手颤抖起来。
  
  哥哥的信上已写明了这一切。他知道哥哥少小离家闯荡,肯定吃了不少苦。可没想到哥哥竟遭受了这么多的冤屈和打击。
  
  信的最后,哥哥的那几句话震撼着他的心。
  
  “……兄遭暗算后,幸得一地下党人李昌兴搭救才得以保命……吾弟,目睹国民党上层官员纸醉金迷、贪污腐化,兄早已心灰意冷,绝望至深。唯跳出泥坑,投奔解放军,建立新中国,方能兴我中华……望吾弟多为劳苦大众做事,多为中国之解放事业尽力……”
  
  看完信后,方剑春掏出手绢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见他情绪稳定了,老李接着说:“最后,你哥哥联系并劝说旧部,在西北的一次战役中起义,投奔了解放军……”
  
  方剑春垂首无语。良久,才用力地点了点头。
  
  此时,木楼梯“咚咚咚”地响起来。
  
  老李连忙站起身,给方剑春戴上了验光眼镜,顺手拿起一根短竹棍点着验光表上的字母,朗声地问:“这个能看清吗?”
  
  一个穿大褂、满脸络腮胡子的人走到验光间门口,一把掀起了门帘子,嚷嚷着要验光。
  
  老李迎出门口,客客气气地请他先到对面的柜上选选镜架,等一会儿再过来。看到验光间早有顾客,那家伙只好怏怏地先去了眼镜柜。
  
  等他走开了,老李赶紧放下门帘。
  
  “谢谢你,老李叔。”方剑春把信和照片装好,掏出皮夹子抽出了一叠美钞递向老李。
  
  老李皱起了眉头:“这是干吗?你这是瞧不起你老李叔!”
  
  “老李叔,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知道你托往那边走货的朋友打听这种事,也是要冒风险的。”方剑春真诚地说。
  
  “你赶快把钱收起来,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要跟你商议。”老李用力把他伸过来的钞票给挡了回去。
  
  方剑春只好把美钞装回皮夹子:“有事您尽管吩咐。”
  
  老李往前探了探身子,低声问:“这几天晚上,你们警司的人是不是要去小港码头附近的海岸上戒严?”
  
  “是的。前几天,有地下党嫌犯从警察局的看押所里逃走了。原先不准渔船出海,可渔民们要吃饭,闹得凶。所以,由我们警司参谋处的三个科室每天抽出一名军官和两名卫兵,配合那里的宪兵队。我们参谋处负责签发通行证,有了通行证在海上就不会再查。”
  
  “是这样,我那几个走货的朋友刚搞到一批军品私货,你们内部军官给倒腾出来的,藏在一艘渔船的船舱里。想趁这阵子的行市高,赶紧运出去多赚点儿。最好能在你当班的时候出趟海……办成的话,会重重地酬谢你。”
  
  方剑春想了想说:“这个忙可以帮。我可以亲自检查这条船,不让宪兵插手。其实,别人值班的时候也有这么做的,放出去的大渔船都是他们的财神爷。给老李叔办事,我可不要什么酬谢。”
  
  老李继续问:“你哪天去海岸值班?”
  
  “明天。”
  
  “这艘渔船的船号是洪家,到时候,会和其他几条渔船一起要求出海……你一定要保证只有你到船舱里检查,可别被宪兵队给坏了事。”老李拍了拍他的后肩。
  
  方剑春戴上礼帽和墨镜说:“行,老李叔,我一定会办妥的。那你忙着,我先回去了。”便低头迈出验光间,稳稳地走下木楼梯。
  
  一楼墙上悬挂着的各式挂钟已“叮当叮当”地开始报时,悦耳的钟声交相汇聚,宛如一章明快浑厚的乐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