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记:深入群众(3)

 
  他们就着茯茶吃着馍馍,说着一些家长里短的话,宦海淳感到了一股浓浓的乡情。“你也算是我们这个鸡窝里飞出去的凤凰了,乡里乡亲的,我们也跟着长脸。”诸葛爸和蔼地说,“常言道,打墙的板儿往上翻,谁不把挣着往好处去。少年得志,固然可喜可贺,但有句老话说,天道有常,人生无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宦海淳了解诸葛爸,他是位半拉子大学生。20世纪50年代末考入省内一所重点大学,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遇上了大饥荒,母亲去世,父亲奄奄一息,家里其他弟兄则外出逃生,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养活父亲。他性格爽直,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年纪虽然不是太大,而大家都尊称他为诸葛爸。后来县上招干,他被招到县委当了干部。在“文革”期间,他因摘了“反革命分子”张岩的牌子,被县委开除,回家种地。所以,他说的“天道有常,人生无常”的话,是他的切身体会。想到这里,宦海淳问道:“那档子事,诸葛爸还一直记着呢?”
  
  “怎么不记得!”诸葛爸有点感慨地说。
  
  “那时我还小,”宦海淳说,“只知道有那么回事,具体情况就不知道了。”
  
  “是这么回事。”诸葛爸道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那是初秋的一天,诸葛爸响应县委的号召,下乡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下到自己的家乡红星大队,随社员到田间收割麦子。时值晌午,骄阳似火。他和社员们坐下来喝口水,休息休息。这时,有几个造反派拉着一个人在游街。到了跟前,他才看清,被拉着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公社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张岩。张岩戴着纸糊的高帽子,胸前挂着一个木头牌子,上面写着“现行反革命分子张岩”。诸葛爸惊讶地站起来,心想这怎么可能。前几天,张岩还组织公社干部与县上下来的干部一起下队,传达最高指示,为社员教唱革命歌曲。他绝不相信,张岩会是现行反革命分子。他见张岩满头大汗,挂牌子的铁丝深深地勒进脖子里。张岩向他投去乞求的目光,一副疼痛难忍的样子。于是,他端了一碗水,一边给他喝,一边从他的脖子上摘下牌子,并对拉着他的那个小头目说:“你看这铁丝都勒进脖子里了,先取下来缓一缓,喝口水再给他挂上。”那小头目看了他一眼,目光里充满了恶意,什么话也没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