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的司马昭之心

不久,华尔街就忘了伤疤,开始寻找未来的机会。拉涅里远离了华尔街,建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专门经营不良资产,现在这种资产并不短缺。同时,在离开所罗门仅八个月之后,迈克·摩尔塔拉被高盛雇佣,经营它的抵押债务部门。美林开始雇用德崇的一帮老高管,贝尔斯登也是,它从华尔街破产的债券企业挖来了很多人才。

贝尔斯登的人事是由吉米·凯恩负责的。除了泰迪·福斯特曼以外,华尔街讨厌凯恩胜过忌恨德崇和所罗门兄弟的竞争。这并没有妨碍凯恩雇佣德崇的银行家,将贝尔斯登打造成下一个德崇,如果高收益的债务能恢复的话(他相信肯定会的)。

凯恩还知道,将他的团队召集起来才能最快实现他的最终目标--成为贝尔斯登的CEO。到20世纪90年代初,凯恩愈加觊觎格林伯格的位子。多年来他一直垂涎于这个位子,召集了一帮忠诚的人帮助他接管公司,他确定这将指日可待。沃伦·斯派克特是公司最重要的交易员,现在加入了凯恩的团队,他聪明、冷静,在操作复杂的抵押债券方面技巧娴熟,这使得他很快将成为贝尔斯登固定收益部门的主管。

凯恩的另一个“忠臣”是投资银行家艾伦·施瓦兹(Alan Schwartz),他是华尔街最优秀的交易能手,但不是公司最有思想的人之一。一天,施瓦兹和同事在公司高管餐厅吃早饭。“我有一个大问题,”施瓦兹宣布道,“我是买一辆梅赛德斯还是宝马呢?”

在同事们看来,这很可笑,但是施瓦兹对此却很严肃。

说凯恩是公司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一点都不为过。现在,他想继承格林伯格位子的意图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为公司的成功也算立下了汗马功劳--贝尔斯登在华尔街走向衰退时不仅顽强地存活,并且蒸蒸日上。这得益于最后的逆向投资--贝尔斯登雇佣了华尔街最不愿雇佣的人。贝尔斯登也承担风险,但是多亏格林伯格,公司知道何时该承担损失。

格林伯格本人相当低调,但他并不吝啬支付自己和凯恩丰厚的年终奖--1990年,两人各赚500多万,而这一年,其他公司大幅削减奖金。

同时,凯恩开始频繁公开露面。他接受采访,雇用了一个咨询团队来分析为什么贝尔斯登会如此成功。他说,其他公司可以从曾经“低下”的贝尔斯登得到启示。他告诉朋友和媒体,美林的那些竞争者都是“可笑的人”。他也嘲弄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那帮人。那么德崇呢?和泰迪·福斯特曼不同,凯恩没有看不起德崇那种不道德的经营方式。他憎恨德崇另有原因:那些人和贝尔斯登抢生意,德崇倒闭以后他万分欣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