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6(4)

“兄长,看这个样子说不定北条家能打胜哩。”

“别开玩笑!”氏长立即将其顶了回去。“跟山中殿下联系上了吗?”

“是的。”

泰高在入城前就已经派出密使,将甘愿勾通降服的意思告知了秀吉的录事山中长俊。

有两个人站在主城堡的高地,注视着成田家的兵马向武士宅群行进,这就是北条家的第五代一家之主北条氏直和他的父亲--先代氏政。

北条氏政这时已经五十二岁,氏直二十八岁。氏政于十年前将家业禅让给了儿子,但仍旧是事实上的一家之主。

现今时不时地还可以看到北条氏政的画像,画像中他一脸威严。其实,他的器量与其相貌似乎截然相反。

“这个‘猢狲郎’!”

去年末秀吉发布宣战令的时候,氏政曾经这样轻蔑地骂了一句--江户幕府时期的儒者成岛司直编撰的《改正三河后风土记》中如是记叙道。

氏政放出豪言:“即使秀吉重兵来攻,只要采取固守城池的战术,‘猢狲郎’兵众嘴多,人马铺得太开,时间一长,势必粮草短缺,待到他弹尽粮绝的时候,我们全力出击,取胜简直是易如反掌。”

光是这么说,却根本没好好地备战。

氏政对固守城堡之策如此自信是有原因的。

小田原城历来被称作固若金汤,战国的一代名将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先后都曾攻打过,却始终未能攻陷它。当时北条家采取的便是固守战术,攻城战拖得时间久了,敌军心中反倒惶惶不安,于是自动撤兵。

“这次仍旧采用固守战术,必定能胜。”--氏政根本没把秀吉放在眼里。

然而,秀吉却是武田信玄或上杉谦信之辈难望其项背的人物。

无论信玄还是谦信,都是从自己的领国发兵远征去攻打小田原城,而一旦离开了领国,就不得不担心背后的敌人乘虚而入,攻打自己的领国,因而他们的军事行动一开始就伴有后顾之忧,加之长途奔袭,如同强弩之末,难穿鲁缟。

就某些具体战役来说,秀吉或许劣于信玄和谦信,但要论政略战略的眼光和对于大局的把握,则秀吉不愧是更加杰出的名将。此时他已经将九州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当然也就毫无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

这个“猢狲郎”在骏河国(现在的静冈县东部)的江尻港和清水港集中了二十万石米(大约相当于三万吨),分发给参加攻打小田原城的各路兵马,并且以黄金一万枚在各地收购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至两港,以保证前方所需。负责这些琐碎事情的,正是被誉为“工于计算,天下无双”的长束正家。

秀吉不仅召集五十万大军压向小田原城,而且这五十万人马的粮草也有完备的供应安排。

故而氏政所豪言的“时间一长势必粮草短缺”这种势态是不会出现的。

对于氏政的盲目自信,当时北条家麾下的武将也惊讶不已。

秀吉的宣战令发布后,小田原城内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上决定与秀吉决一死战,并且明确了要采用固守城池的战术。当场便有人认为这是一条“愚策”,口中大叫着:“北条家的气数尽矣!”退场走人了。

北条家的气数将尽,早在之前就已经有人预见到了,这个人便是氏政的父亲、当代城主氏直的祖父,以“河越夜战”确立北条家对武藏国支配权的北条氏康。

《名将言行录》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氏政二十岁的时候,一次和一众家臣与氏康一同进餐。席中氏康看见儿子的进餐动作,突然间潸然泪下。

众家臣顿觉惊恐,又不知所以,询问之下,氏康说出了一段令人费解的话:“你们看见了吗?他往饭上淋了两次汤汁。”

家臣们还是不解,再问其故,“你们想知道吗?”氏康终于说出个中的理由。

氏康说道:人每天要吃两顿饭(当时关东地区大概还没有吃午餐的习俗吧),一日二餐自然应该知道怎样往饭上淋汤汁,不用特意学也会明白,犬子连这点做法都弄不明白,往饭上淋了两次汤汁,不是愚昧是什么?我死之后,北条家的家业必败无疑啊。

且不说预言的依据是否可笑,但历史却证明了氏康预言的正确性。

此刻站在高处俯瞰成田家的兵马入城的氏政,五个月后自刃而亡,他的儿子氏直也被流放至高野山中,第二年死去。

“氏直,千万不可放松警惕,这个人可是数次背叛北条家、倒戈到上杉麾下的成田长泰的儿子啊!”

五个月后就一命归西的氏政一面盯着向第三城堡行进的成田氏长的人马,一面对儿子氏直说出了一句本不该说的话。固守战术大抵都是因为内部的疑神疑鬼、钩心斗角而被敌人破之。即使是对儿子,也绝对不该说这样的话。

“万一有勾结关白的举动,就要毫不犹豫地杀掉他!”氏政命令道。

“是!”

和父亲一样满脸威严的氏直,连忙不停地点头。

成田氏长自打入城的第一天起,一举一动就遭到了北条家的怀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