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现在,我们很少再能听到这种言辞如此激烈观点如此偏激的言论了 --但是,父母们的这种念头真的已经完全消失了吗?害怕自己的孩子随时都会夺走自己手中的权利,因为“自己的时代过去了,孩子的时代已经到来”,自己已经过气了,为此心中总是充满恨意,嫉妒自己的孩子,即使到现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仍然困扰着父母们,依然影响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公开地表现出自己对遭遇报复的恐惧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和惩罚手段,还是因为羞愧而将这一切都掩饰起来?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总是缺少了那一份“应有的和谐舒适”。有一件事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就像曾经的一位人类文化学家写到的一样,“人类社会中,相邻的两代人(紧紧相邻的两代人,父母与自己的孩子)总是处于敌对状态,他们之间的关系总是那么紧张,有时他们甚至会仇视对方。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则又和最初的情形有关,作为长辈的父母们用专制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他们专制的行为又会引起孩子对他们的仇恨。”而父母们会这样做的原因则又可以向前追溯,团体中的老一辈(父母)成员视后辈(孩子)为未经授权就擅自闯入自己领地的入侵者,想要排挤他们,同时后辈(孩子)想替换掉老一辈(父母)的成员,将老一辈成员视为妨害自己实现雄心壮志的障碍。 ①

现在,我们经常可以从媒体上看到一些报道,报道的内容是出现在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充满残忍元素的、争夺激烈的战争场面。我挑选了某一个地区的地方报(这是这个地区唯一的地方报),仅仅在一天的报纸上,我就看到了下面的四则消息:

短讯

周三,两个男孩子的尸体出现在上法尔茨地区的诺伊马克特县城里。这两个男孩子应该是被自己的母亲扼住喉咙窒息而死的。第一份尸检报告证实了孩子是被扼死的说法。

母亲将孩子从飞驰的汽车中甩了出去

菲尔特(德新社)--在寻找停车位的过程中,来自菲尔特的一位年轻妈妈将自己的两个孩子从车上甩了出去,最后导致他们严重受伤。当这位年轻的妈妈注意到自己的孩子从车中飞了出去以后,她马上将车倒回,但是在倒车的过程中,汽车从两岁的那个男孩子的脚上碾了过去,开着的车门又撞到了 5岁的那个男孩子的头部。这位妈妈也因此受到惊吓。最后三人都被送往诊所。了解情况以后,警察表示他们会以疏忽大意的名义对孩子的母亲提起诉讼。事故的起因可能是,坐在后座的某一个孩子将车门打开了,汽车在快速前进及转弯的过程中,孩子飞出了车外。而导致孩子可以打开车门的原因则是母亲忘记了开启汽车上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安全装置。

由于成绩不好而枪击老师

绿恩维勒(Lynnville)(德新社)--由于连续两年来成绩都很差,一位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绿恩维勒的 17岁少年用一支小口径步枪杀害了自己的老师和一位年仅 16岁的女同学。“他当天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掉自己的老师,”来自警局的工作人员米歇尔·查普曼说道,“被杀掉的那个女孩子则是他偶然遇到的同学。”这个名叫杰米·洛兹的 17岁的少年带着枪来到学校,并将枪口指向了自己 57岁的女老师和老师的同事。与被害老师同时中枪的是另外一位女老师,年龄为 47岁,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三分之一的美国女性都有过被虐待的经历

巴尔的摩(联合通讯社)--三分之一的美国女性都有过被家庭中男性成员虐待的经历,而这些家庭男性成员主要是自己的父亲或伴侣。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巴尔的摩医药署做的一份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被虐待的女性中有大约 50%的女性年龄都低于 18岁。这项调查于 1952年展开,目的在于了解女性在家庭中受虐待的程度和范围。受调查的对象则是巴尔的摩地区到诊所内就医的女性。在所有受访对象中,有 639名女性表示,自己曾有过至少一次被家庭中男性成员虐待的经历。被虐女性中有一半都曾经受过骨折、烧伤烫伤、内伤或头部创伤的折磨。被虐待过的女性更容易有自杀倾向。

一份警务报告显示,四分之三的暴力行为几乎都在家庭内部上演。从这份报告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推论: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暴力行为可以像家庭暴力一样,会被当事双方或至少一方主动否定或隐瞒。 ①

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常见的家庭暴力犯罪,还尤其符合家庭中孩子遭受暴力的情况:警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导致儿童死亡的犯罪案件中, 44%的作案者是孩子的母亲, 18%的作案者是孩子的父亲, 4%的作案者是孩子的兄弟姐妹或其他亲人 --在一些疑案中,作案嫌疑最大的是孩子的亲人,比例高达 11%,陌生人所占的比例仅为 4%(在 17%的儿童凶杀案中,没有人知道作案人是谁)。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儿童凶杀案都是在儿童熟悉的生活空间中发生的,在这些凶杀案中,亲人作案的嫌疑超过了 75%。”②儿童遭受到的威胁除了凶杀案以外,还有性侵犯:“与凶杀案的作案人主要是亲人不同,对儿童实施性侵害行为的绝大多数都是陌生人。那些犯罪嫌疑人埋伏在儿童游乐场、公园或者自己的汽车中,伺机作案。在所有与儿童性侵害有关的案件中,只有 3%~ 4%的案件的作案者不是陌生人。 ”③

专业人士解释道,不管是从不断增加的暴力行为还是从越来越严重的暴力情节来看,家都成了最主要的暴力案件发生地,尤其是针对儿童的暴力犯罪行为。对此,实践家们认为: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总结出,我们周围存在更多的虐待事件。我们想要向大家证明的是,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社会中,社会关系网变得越来越脆弱。来自慕尼黑社会服务机构总部的亚瑟 ·莫桑德认为,逐步恶化的经济形势、越来越高的失业率和离婚率、不断变小的居住空间,这一切不好的情况都必须要由成人们来面对,他们无法逃避。来自外部的压力让成人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随后他们借助各种各样的消极方式和手段将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在比自己更弱势的群体身上,而儿童首当其冲。 ”①

如果父母们对自己的恐惧少一点,不要那么害怕自己会做出某些看似不合父母身份的行为,那么正视和开诚布公地谈论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也会变得容易得多;父母们坦诚地招认,自己不能也不愿“只为了孩子”而活着也不是一件那么“不合礼教”的事;父母们可以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不满、愤怒和失望,而不用一直尴尬地隐藏着自己的情绪。父母和孩子的利益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背道而驰,这本来就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所以父母们应该正视自己与孩子因为兴趣利益不同而引发的一些争端和冲突,因这些争端和冲突引发的感情混乱也应该是被容许的。如果父母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改善就前进了一大步,因为父母们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负面情绪在久经压抑后,会在某一个突然的时刻毫无预警地爆发,而他们发泄的对象则是毫无自卫能力的弱势群体 --自己的孩子。

导致父母虐待孩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父母对自身角色的惧怕以及他们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但是在这些原因中,有一种因素十分明显且最为重要,那就是父母们小时候自身受到的伤害。会殴打、虐待自己孩子的父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来自那些内部关系并不和睦的或不太正常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受到殴打、虐待等折磨,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又会将从小耳濡目染的恶习传承下去。其实,出生于这样家庭的孩子对和睦的家庭关系特别向往,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自己现有家庭的和谐,避免让以往的噩梦延续到现在,有时甚至都达到了苛求的地步:在他们的社会价值观中,善于交际、遵守秩序、保持和谐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情况总是不尽如人意,他们好不容易建立维护的东西(和谐、秩序、友好氛围)总是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干扰,为了保持已有的和谐,他们会计划用严厉的手段来捍卫自己,必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实施那些手段。早在几年前,著名的美籍精神病医师弗雷德里希 ·哈克( Friedrich Hacker)就曾注意到了这一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年幼时有过被殴打经历的父母们特别渴望家庭生活的和谐,但是当现实中他们期望的和谐落空了以后,他们会感到惊慌,不知所措。他们认为孩子们麻木不仁、残酷无情,辜负了自己对他们的信任,并因为孩子们对他们信任的辜负而痛苦不堪 ……通常情况下,那些所谓的最受钟爱的、被管教的最好的孩子也是最直接的受虐者。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他们会使用暴力手段对付孩子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就越高。父母们在失控或愤怒的情况下,会条件反射式地对孩子施暴来发泄自己期望落空的痛苦。此时,暴力手段也就成了父母们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手段了。 ”①

在一场在洛杉矶举办的关于儿童受虐的研讨会上,哈克指出:

存在于现代大都市中的家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家庭成员超不能分就业,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人数不断减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这一切都导致现代大都市中的家庭经不起任何干扰,即使这些干扰是必然出现的,无可避免的。家庭成员不能忍受其他成员对自己独立性的干涉,不能忍受其他成员制造的噪声以及他们的无纪律性。与渴望完全不受干扰相反的,父母们又都希望得到孩子的认同,希望孩子能够尊敬爱戴他们,而尊敬爱戴他们的起点则是孩子与父母之间那种相互的爱慕和好感。人们深信和谐是业已存在的,是天经地义的。而人们对先天责任意识的猜想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他们认为家庭成员的个体利益从一开始就是可以互相协调配合的,各种各样的利益可以没有冲突、没有摩擦地共存。 ①

在这种相互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一种恐惧,父母们惧怕孩子会将自己迫切期待、渴望已久的和谐秩序打破,害怕当这种干扰真的出现的时候,自己对此无能为力,因此会生气,甚至勃然大怒。为了解释清楚,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我们有必要将父母与孩子的利益状况和行为动机分开来研究。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