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我梦见了和平
—— 序 ——
“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阑尾切除手术,镇痛药只有几瓶努弗卡因,但年轻的伤员不但没有哼一声,还含笑鼓励我。”
邓垂簪的日记开始于1968 年4 月8 日,刚好是越南戊申年“春季崛起进攻”① 两个月之后。她当时只有25 岁,是越南中部山区一个野战医院的医生。医院只是一个民用诊所,她主要是给患病或受伤的士兵治疗。有时,北越的部队或游击队的主力武装经过时,会留下大约80 个伤员在她那所茅草屋顶的医院里。她经常要越过好几里崎岖的山路或去平原地区为战地前线的伤员治疗。她还在她所工作的广义省德普县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医疗卫生干部。
一年前,当她刚从河内医科大学毕业来到这里时,她的上级领导也是经过一番考虑后才把她分配到这座荒凉偏远的小医院来的。她皮肤白皙,纤瘦苗条,是个在城市里相对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姑娘。她的父亲是河内圣保罗医院的外科医生,她的母亲不但是河内医科大学的教师,还是越南药品专家之一。她的父母虽不算富裕,而当时在北越也没有什么富人,但是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河内讲武路的小屋里堆满了书本和鲜花。她的父亲常常在做完手术后拉小提琴来放松休闲,他也教女儿拉小提琴和弹吉他。垂簪是家里5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她有3个妹妹和1个弟弟。她在河内一所有名的中学——朱文安中学② 读高中,这所学校是法国人于1906 年在保护国建立的国立高等中学,校园建立在西湖边上,这所学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卓越的越南知识分子、艺术家和政治家。四年里,她穿着白色飘逸的校服,在这所高雅宽敞的法式建筑物中学习,西湖吹来的微风从屋顶路易式拱形窗台轻轻拂过。她学的是理科,但又十分爱好文学,她喜欢越南诗歌和从苏联传过来的法国、俄国小说。据她的同学描述,垂簪长得漂亮,既聪明又温柔,几乎全班的男生多少都对她有爱慕之情。进了医科大学后,她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毕业后,她放弃了进入眼科专科深造的机会,选择了去南方战场为祖国服务。
1966 年12 月23 日,垂簪和一帮民事干部在河内上了一辆卡车,车上有新闻记者、摄影师和医生。卡车向南开了250 公里后到达了广平省的一个战略区。从那里,她和她的同伴们开始背着沉重的行囊,越过绵延的长山山脉,在美国人称为“胡志明小道”的崎岖山路上跋涉了三个多月,一直到1967 年3月底4月初才抵达目的地,那就是从南北分界线的非军事地区再向南算起的第五个省——广义省。